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深度国际 > 正文

功之怒 电影说 《疯狂麦克斯4》《功之怒》是Cult片吗

导语:可以以假乱真僵尸片的《疯狂的麦克斯:风暴之路》功夫高手和维京女海盗调情的《功之怒》本站专稿 文/红袖添饭 策划、编辑/猱困困 最近,有两部颇为另类的电影引发了影迷大规模的讨论,一部是打着好莱坞大片续集

可以以假乱真僵尸片的《疯狂的麦克斯:风暴之路》

功夫高手和维京女海盗调情的《功之怒》

本站专稿 文/红袖添饭 策划、编辑/猱困困

最近,有两部颇为另类的电影引发了影迷大规模的讨论,一部是打着好莱坞大片续集旗号、投资1亿5千万的《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一部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瑞典人,用众筹到的60万美元拍摄的短片《功之怒》,该片曾于今年的戛纳电影导演双周单元展映,并被知名制片人大卫·卡岑伯格看中,准备拍摄为长片。两部电影都因为充斥略显超现实的故事背景、神转折剧情、独树一帜的美学风格、混搭各种致敬或戏仿经典电影的元素等,而被部分影迷冠以“邪典电影”的称号。

在邪典电影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今天,在影迷的词典里,似乎但凡是无法被归类的另类的电影,就容易令人想到邪典电影。那么,《狂暴之路》算不算邪典电影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正本清源,厘清一下邪典电影的含义。由于中文语境的模糊与混乱,最好是从英文原文来辨析,毕竟“邪典电影”的概念,是文化意义上的舶来品。

何为邪典电影和Cult片?

在英文语境中,与邪典电影对应的,是Cult Film,或Cult Classic。后两者是否等同先且不论,就词根而论,理解cult的本意,才能更好地明白cult film所指。而英文中cult的词义,最早可追溯到拉丁词汇cultus,意味“崇拜”。所以,该词从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宗教意味,主要指信徒表达崇拜意识的庆典活动及仪式等。到了19世纪,中性的cult一词,逐渐发展出“过度沉迷”之意。到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一群社会学家在分类宗教与世俗团体时,将世俗信仰中不那么大众化的、缺乏组织、偏小众私人趣味的信仰,冠之以cult名号。

三十年代末期兴起的基督教反异端运动,“顺水推舟”地用cult代替了代表“邪教异端”的heresy一词,这可能是中文语境内“邪典”头一个字的指代源头。当然,此后美国宗教、文化、社会、政治圈,对该词具体指向是一通混战,虽说至今也没有一个统一、明确的说法,但整体上“去歧视化”的倾向很明显。所以,当前cult一词在英文语境,主要有两重比较中性的内涵:一是“非主流”,二是“持续而投入的热情”。

Cult Film一词正式出现,尽管已难确切考证,但多数认为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因此,除了继承cult一词在当时社会语境下的上述含义,还多了一丝“后嬉皮时代”反叛与玩世不恭的意味,反正经大义,对个人趣味更为偏重。于是乎,在辨析以上诸多源头的基础上,我们可以将Cult Film定义为“引发小众狂热的怪趣电影”。毫无疑问,这样的定义仍然是极端不正式且模糊的;但对于有效鉴别cult片,还是有一定指导意义的。

什么样的电影能称之为Cult片?

影史最着名的cult片《洛基恐怖秀》

《洛基恐怖秀》的影迷每年会自发组织身着片中造型集体观影

首先,cult片必须是引起相当程度的狂热追捧。这个应该是最大的外延界限,因为从cult的“崇拜”本意来看,那些在影史没有引发任何追捧现象的作品,不管其内容风格是如何另类,是不能被称之为cult片的。不过,这个特征其实是相对的。因为cult片地位的形成,往往有滞后效应,并非在影片推出之际就显现。此外,“追捧”现象背后的大众心理很复杂,很难作先验的预期。也就是说,影史上那些古怪却没有引发狂热追捧的作品,可能缺少的只是一个契机;很可能在未知的将来,因为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它们会从历史尘埃中被挖掘出来并套上膜拜的光环,这些都很难说。

紧接上一条,对cult片的鉴别,还得看粉丝追捧的时效性。根据这一条件首要排除的,是“事先声称的cult片”。这点在当前语境混乱的网络世界,显得很常见。一些投机取巧走偏锋的作品,自以为拷贝了某些经典cult片的元素——可以是内容、风格与表现形式的任意组合——就宣称自家是cult片,其实谬之大也。对比前面对cult片的定义,可以这么认为:任何在没有引发小众狂热追捧之前的预设归类,都是耍流氓。简而言之,对cult片的认定,都应该是“马后炮”。

时效性有时会被误认为等同于持久性,并引发相关问题:有没有可能历史上曾经引发追捧的电影作品,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被追捧的力度会降低?那些作品是否应该脱去cult片的名头?无论是从学者研究,还是从大众认知实践来看,这都是个伪命题:cult片地位,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而且,只要大众仍对历史感兴趣,过去狂热追捧的作品,总是会被一代代的爱扎故纸堆的人反复提及,因而总有可能激发同样兴趣人士的追捧。比如被公认为cult片代表的《洛基恐怖秀》,当前粉丝迷他的理由,很可能和初代影迷们完全不一样,很多新粉丝,是因为先有兴趣探究前代粉丝追捧的理由,才跟着狂迷起来。这种基于人类好奇心的“薪火相传”式追捧,足以保证大部分cult片的历史持久性。

不过,并非所有引发狂热追捧的作品,都可以称为cult片; 得有追捧的仪式化表现,从而形成有一套约定俗成的次文化行为,才算成就名副其实的cult地位。说白了,除了引发粉丝情感上的强烈关联与归属,cult片地位的形成,还有赖于一系列外在行为规范。最典型、也最常见的,是粉丝自发地参与到对其追捧作品的再现与再传播活动中去,比如说联络形成粉丝组织,定期组织集体膜拜活动,角色扮演、同人创作等等。电影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天生具备激发此类外在表现形式的优势;故而反过来,是否能够形成类似的次文化表现行为,也是考究电影cult地位是否形成的标准之一。诚然,所谓仪式化,其组织程度和表现形式也可以很多样,既可以像《洛基恐怖秀》那样定期按戏服打扮集体观影合唱,也可以简单到“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似的台词对答。

可是,能符合以上引发狂热追捧、且形成自身次文化的电影作品有很多,能全部称之为cult片么?有意思的是,cult片必须受追捧,但又不能广受追捧;只有受小众喜爱的作品,才算cult片。所以,像《星球大战》系列、《魔戒》与《哈利波特》系列这样的影片,虽说完全符合前三条,但一般不会纳入cult片的范畴。那么问题来了:“大众”与“小众”之间的分隔线,该如何界定?应当说,这又是一个缺乏统一认识、只存在相对标准的领域。像《疯狂的麦克斯》系列第一集,在《女巫布莱尔》之前,一直保持着影片投入产出比的吉尼斯世界纪录,从一个侧面证明其受众不少,但没人否定其cult经典地位;同理,《洛基恐怖秀》按累计观影人次计,恐怕也不属于一部好莱坞暑期巨制。与人数相关的,是地理因素。一些在某些市场是主流商业的作品,在另一个市场则被视为cult类型,比如中国的功夫、武侠片、日本的剑戟片,在欧美影迷圈的待遇就是如此。

既然追捧人数,只能算鉴别cult片的相对参考,那定义中的“小众”究竟作何解呢?个人以为,归根结底,“小众”应该被诠释为“小众趣味”。也就是说,影迷非主流的、术业有专攻的观影取向,才是成就cult片现象的根本。综观影史上被盖棺认定的cult电影,至少在价值观、美学特征、表现尺度、内容偏向等众多维度之一,表现出与主流观影偏好的差异。比如,大多数观众倾向于观赏“好”电影,而偏偏有一部分影迷,则对一些烂到令人发指的影片趋之若鹜,并从中获得极高的娱乐享受。同理,制作价值异常粗糙的B级片、血腥情色尺度不容于主流市场的剥削片,也都存在激发同好追捧的嗨点。需要说明的是,这些看似古怪的小众趣味,未必全是基于“审丑”的心理需要,其中相当一部分,也是与大众无异的“审美”;只是由于主流商业作品过于照顾大众口味,导致一部分人审美的需要被稀释了;而一些剑走偏锋的作品,可能恰恰会集中表现那种审美趣味,故而容易受到“好那口”的影迷追捧。

以上几个条件,在鉴别cult片时,是缺一不可的。从以此鉴别,很多看似很邪门另类的作品,其实是不够格称之为cult片的,比如最近几年受到一部分重口味影迷关注的《人体蜈蚣》系列,至少目前看来,很难形成具备一定规模的次文化,因而只能被视为“剥削片”。至于像《小时代》系列那般取得极大商业成功的作品,自然很难归为cult片;然而,没准在不久的将来,一部分追求“烂到哈哈笑”、以及沉迷于美学坎普价值的观众,又会从那些切入点追捧;到那个时候,《小时代》也可以说进入cult片行列了。

最后回到本文开头的问题:《疯狂麦克斯:狂暴之路》和《功之怒》能算cult片么?一方面两部作品都刚刚面世不久,媒体与部分影迷的狂热,能否变成大众追捧的热片,还是未知数,目前充其量只能称其为“颇具cult潜质”。至于最终的答案,还是留给时间来回答吧。

版权声明:本文系本站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疯狂的麦克斯4》终极预告 超火爆动作场面曝光

2'34''

556059

QQ播客

《疯狂的麦克斯4》终极预告 超火爆动作场面曝光关闭相关专辑推荐视频:收起视频

正在播放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guoji/99351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火风暴 “火风暴”将重返《闪电侠》 对衍生剧保密 下一篇: 泰国男模特 泰国男模tony因模特身份出名 殊不知其实他也是DJ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