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实时热点 > 正文

陶俊熙 揭选秀节目“编剧”:悲惨身世、完美爱情 都是编的

导语:本站专稿今年夏天,音乐真人秀节目迎来竞争最激烈的时刻:《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最美和声》……十余档选秀节目争相登场。为了在收视上拔得头筹,各档节目都使出浑身解数:选手身世越来越传奇,导师越来越会卖萌,热泪盈眶已经是小意思

本站专稿今年夏天,音乐真人秀节目迎来竞争最激烈的时刻:《快乐男声》《中国好声音》《中国梦之声》《最美和声》……十余档选秀节目争相登场。为了在收视上拔得头筹,各档节目都使出浑身解数:选手身世越来越传奇,导师越来越会卖萌,热泪盈眶已经是小意思,哭到鼻涕一把泪一把也不罕见,每场不仅有亮点,还有埋伏笔,剧情的连续性冲突性,都快把电视剧给比了下去了。

真人秀为何会变成电视剧?答案很简单,每档热播节目背后,都有一个人数众多的制作团队,他们分工明确,有编剧,有剪辑,更有导演。为了收视率这个终极目标,他们贴身跟进每个重点选手,妙笔生花写出一个个动人的故事,给选手贴上漂亮又洋气的标签,把路人瞬间变明星……本站记者采访多位卫视工作人员及选秀节目幕后高人,为您揭开热播选秀节目众多“好故事”背后的秘密。

小强、左立、彭思桃……这些热门选手无一例外都有着动人的故事。

选手赛前要“面试” 发现好故事就往大里炒

放眼当下荧屏,热播的选秀节目对于剧情的迷恋,已然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光靠唱歌好,真心没人看,想要收视率,还得靠好故事。然而,短短个把钟头里,要让那么多选手把歌唱完、把家史讲完,还要把情绪抒发完,没个剧本还真不行。所以说,没有剧本的选秀节目不是好节目,不编剧本的导演不是好导演。

每个选手都要事先接受编导“面试”

无论什么样的选秀节目,在找选手的最初阶段,都有一条万变不离其宗的标准——“话题性”。节目组会格外留意那些拥有“苦情励志、性格怪异、身患绝症、屌丝逆袭高富帅”等韩剧式桥段的好苗子。

基本上,每个选秀节目的海选阶段,除了要考核选手的唱功,每个选手还要接受编导的“面试”,这个“面试”可能持续2个小时,也可能是2天。一名曾受邀参加某选秀节目的选手讲述了接受“面试”的过程,“他们要了解我从出生到现在每年发生的事情,巨细无遗,父母等直系亲属也会遭到‘盘问’”。在这一对一的对谈中,节目组派专人与选手聊故事、聊背景、聊个性,看选手的身世是否符合需求,有没有可挖掘之处。偶尔,一些被意外淘汰的选手甚至能因为本身的“好故事”被挽救回来。一位曾亲身参与选秀节目编剧的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近期大热的某男选手最初唱的是《好久不见》被淘汰了,后来节目组发现他和女友的故事很有话题性,便重新包装,打出爱情牌,凭一曲《董小姐》顺利晋级。

而这种方式并不是内地电视人自创的。从事海外版权引进的世熙传媒公司总裁刘熙晨告诉本站记者:“在国外选秀节目中,这都是必要的流程。除了专业技能,还要考虑选手有没有独特的背景,故事是否能引起观众关注。” 在得到选手的故事后,节目组就会分组开会讨论,针对不同选手,设计各种方式放大这些故事,形成“话题”。

2013年快乐男声进入决赛阶段的66名选手,几乎每个人都展示了独特的个性,让观众印象深刻,这背后,节目组可是下了不少功夫。据节目组内部人士透露,今年的快男有一个特殊设计,所有选手都要进入一个空房间,面对摄像机,敞开心扉倾诉自我,“很多人在里面说着说着就哭了”,报名现场还安装多个摄像机,多角度看出选手真实性情。

一位电视台内部人士对记者说,其实欧美的节目制作公司比我们走得更远,他们卖版权之后提供的模式宝典中,基本都有专门包装选手的指南,已经帮各种选手归好了类,非常齐全,就连怪咖都有角色定位。根据宝典找类型,肥瘦搭配不乏味,“往上套就行”。

抓到话题就放大,反差越大越好看

搞清楚了选手的身世,节目组便可以给“话题选手”贴上标签——“菜缸公主”、“哈尼族小王子”、“圣火公主”等等,这是一种包装技巧,让本来没有什么辨识度的选手瞬间深入人心。

近几年,最流行的标签想必大家都知道——“草根”,于是乎,所有选秀节目里一拨拨的“草根”层出不穷。然而,“美甲店老板”其实早就是签约歌手;某新婚不久的男歌手,在台上哭穷哭辛酸,其实早开上了Q7;更别说某女歌手剃了头发,改了名字,摇身变成了发烧友……这种情形不免让人感叹,中国真是地大物博人才辈出,会唱歌的草根拔了一茬又一茬,还是拔不尽!

生活中的“小龙女”其实并没有舞台上那么清冷高贵。

当然,放大“话题选手”除了贴标签之外,节目组偶尔也会试试反其道而行,比如最近“好声音”学员刘雅婷,台上扮清纯学生妹,楚楚可人、天真无邪,紧接着却被爆料私下浓妆艳抹、与大叔豪放接吻,形象判若两人;被赋予“女神”名号门巴族女选手在节目中总是长裙飘飘、仙气十足,清冷高贵酷似“小龙女”,可私底下却性感热辣、着装清凉,改过名字,还拍过网络剧。

选手的这些底细节目组岂会不知道,但为了收视率,故意造造反差,让网友去“八”,网友们“八”得洋洋得意,以为抓到了节目组的把柄,殊不知,节目组的编导们正笑得开心。有时候节目组甚至会雇佣水军,推波助澜,因为台上台下反差越大,越能激发观众的猎奇心理。选手轻轻松松成为“焦点人物”,直接推高收视率,但是对于选手本人,这种“造反差”会带来不少负面效果,就看他们为了红,愿意付出多少代价了。

没有好故事怎么办?别急,编剧团队帮你设计

如果身世平平,没有什么“亮点”,但外型或者歌声确实出色,怎么办?这个时候,就要进一步发挥“编剧”的作用了。他们妙笔生花,把一个个选手的身世编得曲折离奇,虽然如今网友们八一八的能力强得很,但只要节目有收视率,谁管之后的洪水滔天。

编剧团队是选秀节目的“标准配置”

一位资深综艺节目编导向本站记者透露:“没有故事,自然有人帮他们写故事,有一种职业叫‘电视节目编剧’,他们会全程跟踪了解选手,设计故事情节。”《我的中国星》总导演臧志也明确地表示:“编剧团队里的作家像隐形人一样全程跟踪每个选手,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发现选手的特点,设置有针对性的任务,让选手的性情得到最淋漓尽致的展现。”

编剧团队是每个选秀节目的“标准配置”,每个编剧团队至少20、30人,一人对接5、6名选手,这些编剧们的生活经验丰富、文笔出彩,全程跟进写台本、梳理故事,随时抓取亮点,为选手们献计献策。即便选手本身的故事太干瘪也没关系,编剧团队会给故事的每个部分“加料”,变得绘声绘色起来。天娱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晖称,导演组还会与选手打成一片,一起吃盒饭,观察真性情。

你还记得这位“菜花甜妈”么?经过“编剧”打造,她顺利走红。

某些正面故事是专门编出来给领导看的

三分实七分虚,有好故事才有好收视。坊间盛传,某热播的新一季选秀节目有个出名的“小黑屋”制度,为的就是“编故事”。编导们大多出自各大艺术院校编导专业,讲故事的能力自然不在话下。他们替学员编故事、造身份的工作都在一间“小黑屋”里进行,学员介绍自己的生平背景,编导抓住亮点就肆意放大。好故事就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诞生了。

如果实在没有故事也没关系,某编导在向记者说起自己的“编剧”经历时透露,“那会儿帮某个主打‘梦想’的公益真人秀节目做编剧,有个女选手真的没啥梦想,但这不行啊,我们硬是为她编了一个‘心系边防官兵,为他们而舞’的梦想,因为‘这个梦想很正面,也能得领导喜欢。’”

“给我的台词就四个字!”

编好故事后,学员们就要记好故事要点,导师手里也有剧本大纲,录制的时候,导师们适时抛出的问题,选手们就要趁机把自己的故事讲出来煽动观众情绪。不过偶尔也有露馅的时候,去年,某卫视选秀节目彩排现场,主持人问一位男选手有何赛前宣言,他只简单说了四个字“拭目以待”。主持人不解:“这就完了?”男选手很坦白:“是啊,给我的台词就这四个字!”

当然,也不是每个选手都愿意配合节目组讲故事,最近在某选秀节目里刚刚被淘汰的“乖乖女”J,节目上表现乖巧可爱,但也正是因为太乖缺乏个性,而遭到淘汰。不过有网友爆料,其实这姑娘私下很是“叛逆”,只因坚持不愿意配合节目组,把悲惨家事放到台面上说,所以就没了话题点,顺理成章地就被淘汰了。

什么样的故事受欢迎:狗血、苦情、屌丝逆袭

最早在《中国达人秀》等真人秀节目中曾出现多位身世曲折的选手,他们的故事着实感动过观众,也一度让濒临困境的选秀节目从中找到“救市良方”,于是乎选秀节目就都演变成了“故事会”。作为选手,如果不能说得评委们泪眼模糊,电视机前的大妈们鼻涕纵横,似乎就得等着被淘汰。

狗血苦情不能少,煽情桥段收视高

究竟什么样的故事观众最爱看?曾参与制作过一档高收视选秀节目的B小姐说:“狗血,能与观众产生共鸣的。”她并不认为苦情戏已穷途末路,反倒依旧是香饽饽:“就数据显示,很多煽情桥段都是当期节目的收视高点,未来还会继续。欢乐励志纯粹调节气氛,对收视率起不到太大作用。虽然很多观众不爱煽情了,但他们会去看,边看边骂。”

快男广州唱区被誉为“屌丝逆袭之夜”,酒吧服务员郑永单战胜同一酒吧驻唱歌手陶俊熙,上演绝地逆袭。强烈的对比被剪辑在同一画面里,剧情感十足,一口气将苦情、励志、狗血、煽情等元素挥洒地淋漓尽致。据节目组内部人士透露,陶俊熙是节目组从酒吧发掘的种子选手,在长沙唱区遭淘汰后,节目组便让他再去广州试一试,可巧,同酒吧的服务生竟然也去了。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屌丝逆袭”顺势而生,“中间是有设计的,故意安排了他们前后号码。”

选手故事不够,“亲友团”来凑

现今,除了帮选手本人编故事之外,节目组又动起了“亲友团”的脑筋,选手一个人的力量已经不够,要加上亲友团才足够煽情。比如最近热播的某选秀某唱区的节目中,开篇就上演了一段老婆替被淘汰的老公鸣不平的戏码,导师也趁这个机会,适时地把节目组的slogan抛了出来,“我们不是要找某某第二”。这种亲人闹场的段落,以前肯定会被直接剪掉,现在却升格成为“开场大戏”,节目组的良苦用心可见一斑。

为了炮制更有效的催泪弹,节目组也会帮到场的亲友团提供剧本,在某卫视选秀节目的录制现场,就曾上演了这样戏剧性一幕:主持人问女选手的悲催身世,女选手声泪俱下地说了一番,爸爸亦在一边抹泪声援,一边看纸条一边说了一段包含“我爱你”字句的肉麻对白。

选手演完导师也要演 好演技不如“老友记”

如今,选秀要好看,光靠选手在台上“演”可不够,导师也要配合,还要出好戏。虽然越来越多大腕儿坐上选秀节目导师席,但是想要可看性高,单靠腕儿大是不够的。这里面,多的是学问呦。

导师搭配有学问,“老友记”胜过好演技

正因为有着多年私交,韩红和黄晓明才敢上演亲吻起码。

李宇春首当“快男”评委妙语连珠,甚至连“锋菲恋”都勇于调侃;黄晓明与韩红的“黄红组合”是《梦之声》中最引人注目的搭档,不时出现的“皇上与嬛嬛”的段子已成了节目必备的开心小剧场,“Angelababy” 也成了韩红口中的高频词;第二季《好声音》,四位导师吵吵闹闹,拉帮结派,互相调戏得好不热闹。

不过你或许不记得,李宇春和谢霆锋早在多年前拍《十月围城》就相熟;韩红和黄晓明是多年老友;汪峰是去年那英队的辅助导师,阿妹和哈林可是曾传过绯闻的“老相好”;这么好的关系,开开玩笑,打打闹闹,自然不是什么太难的事儿。

其实,四个导师并非腕儿大就好,有化学反应才是硬道理。导师的合理分配、相互配合才是收视良药。《好声音》宣传总监陆伟说,节目有个隐性规则,导师之间一定要是好朋友,互相不认识形成不了这样的气场,要想大大咧咧说一些过火的话,别人也不介意,就得“找老友”。逗哏捧哏难免擦枪走火,可如果是老友的“开唰”,哪怕肆无忌惮,也不会不可收拾。某卫视内部工作人员对记者透露,如果你看过《别对我说谎》,就会发现,当韩红拿Angelababy调侃黄晓明时,教主的微表情显示他在生气,只不过他认了。

但如果导师之间互无交情,那就别指望单靠演技过关,如此前热播的某选秀节目中,四位不相熟的重量级导师,争相拍桌子叫板、摔椅子发飙,就明显矫枉过正。

导师要想出彩,得靠背后“军师”

在美国电视圈似乎有着这样一条不成文的定律,一档成功的真人秀节目想火,评委中必须要有一个毒舌、一个自恋狂以及一个小丑的存在。中国的导师们,未必能那么有个性,但也是各担其责,在评委席上卖力地扮演各种角色,有的热衷挑事、有的喜欢卖萌、有的不时飙泪,和事佬、装可爱,各种类型都有。曾参与制作某选秀节目的B小姐透露,“按照版权方提供的节目宝典,导师的角色都设置有关键词,有模版在那里。”敲定导师后,节目组也会向对待选手一样,帮导师强化定位,尽量贴近他们自身性格特质与外界印象。

据了解,每次录制前,节目组会与导师沟通、对台本,引导他们在台上适当表现。除了节目组,每个明星的经纪团队也会为导师出谋划策,“有时候导师本身的经纪团队,也会与导演组沟通,让节目更具电视表现力”。据一位知情人士爆料,今年教主在某档选秀节目中表现得幽默风趣、勇于自嘲,且金句不断,让不少观众对其“路人转粉”,可实际上,这可不是他一个人的功劳,而是有“高人指点”,幕后军师们通过手机与他即时沟通,提供段子。

编剧也给导师写剧本,拥抱洒泪都是计划好的

男导师:我俩见过吗?牙套男:演!你使劲演!

如今的选秀节目,导师与选手一搭一唱,选手说着感人的故事,导师动情地泪如雨下。可事实上,导师们其实早就熟悉选手们的底细。据圈内人士微博爆料,上周五晚播出的某选秀节目中出现的“牙套男”,此前是台湾一档选秀节目的“踢馆魔王”,曾当着某男导师的面唱过他的代表作,男导师当时还点评过他。不过在今年这档选秀节目上,男导师硬是装作不认识。而另一档节目中,一位男导师在点评时特意提到选手“哭穷”引发的争议,该女选手立马一边解释一边哭到崩溃,而另一位男导师则起身上台拥抱安慰,这样的戏码当然也不是临时兴起。

从事选秀节目制作的B小姐透露,节目录制都有类似“台本”的东西,“导师会拿到故事大纲,类似记者的采访提纲,了解选手有什么故事,节目组也会标示关键性问题,让导师们发问。”导师的问题提出来,选手就势把节目组编排好的故事讲出来,导师们或动情拥抱或洒下热泪,这一唱一和的表演就算顺利完成了。

世熙传媒总裁刘熙晨则表示:“多数情况下,导师都有备课,知道自己的作用是什么。当然,导演与导师之间有沟通也是正常的,有很多种方式,如递小纸条就是一种提示方法。在不违背真实性的原则下,都是允许的。”而在新近热播的某选秀节目录制现场,记者亲眼看到节目录制过程中,某“大姐大”导师就收到了节目组递来的小纸条。

别忽视幕后“黑手”:剪辑、导演能翻云覆雨

台上的选手、导师们演得好,幕后更有大波高手把一场选秀节目搞得跌宕起伏,他们的名字就是剪辑和导演。今年夏天,神剪辑穿梭在时下各档收视率拔尖的综艺节目中,翻云覆雨,凭借一双巧手把节目弄得跌宕起伏,比电视连续剧还好看。

台前一档好节目,幕后上百剪辑师

如今,每个选秀节目,台前幕后都布置了无数摄像机,从选手走进大门的那一刻起,每分每秒就都在镜头之中了。如何从这海量的视频素材中找到有用的东西,把精华呈现在观众最后看到的节目中,这就要靠剪辑师和导演这些幕后“黑手”了。

天娱品牌管理中心总经理赵晖告诉记者,整个“快男”的剪辑团队包括精简、粗剪、后期,上百人的规模。其中,核心剪辑团队有20、30人。而“梦之声”的剪辑团队主要有6位成熟的剪辑师,每位剪辑师会配备一个导演;此外,手下还有粗剪师、剪辑助理和后期包装人员,加在一起差不多有近60人。选秀节目的视频素材动不动就1000多个小时,如何剪辑成1个小时跌宕起伏的播出节目,就全靠这些剪辑师的力量。

赵晖表示,“快男”核心剪辑团队中70%是80后,几个灵魂人物特别有意思,都是东北人,骨子里幽默感十足。他们会在剪辑中加入大量动漫元素、网络元素、2次元空间,让选手的趣味性来得更猛烈。

陈坤(微博)的高低眉被观众熟知,神剪辑功不可没。

大纲在手,剪辑不愁

国产狗血剧拖拖拉拉播到几十集,才演完小三上位、婆媳矛盾、虐心恋、富二代、拜金女、患重病等故事。相比之下,选秀节目的挑战就高得多,这么多故事得在几分钟里全部展现,元素面面俱到。电视剧来来回回几个男女主角,而一期选秀节目上来就是10多个选手,而且个个故事不同,剧情如同过山车,这对剪辑师们要求自然更高。

说起来,选秀节目后期制作中最难的一环,就是如何在堆积如山的素材中找到最有看点的一瞬间。要想将一期节目搞得跌宕起伏,开场抓人,中间还频现高潮,究竟怎么办到?这背后的编剧团队依然是功不可没。据赵晖透露,“快男”每一集分唱区赛,导演组都会提供一个贯穿始终的故事大纲,剪辑团队再据此控制节奏、后期加工,“因为这些编剧从海选第一天开始贴身跟选手,这么长时间,最清楚选手的细节,包括哪里有梗和感人的事。”

总结陈词

不夸张地说,2013年的选秀,已经完全脱离了“真”的初衷,大步朝着电视剧方向狂奔而去。选手抹泪煽情,评委佯装聆听,不明真相的观众台下抽泣,隔些天各种“八卦”“爆料”再铺满网络……观众欢乐了,选手出名了,收视率也上去了。这,就是如今选秀节目的真实状态。

没错,电视剧般的选秀节目也确实能娱乐到观众,然而时间长了,观众会逐渐厌恶节目娱乐功能所掩饰的虚假情感,厌恶导师们脱离了音乐本身的夸张表演,也厌恶了选手在台上心机重重的作秀。到那个时候,靠“好故事”逆袭成功的中国选秀节目们,又该靠什么走下去呢?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redian/920745.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叶杨 香港新人叶杨开餐厅圆音乐梦 坚持终获叶惠民赏识 下一篇: 电台之家 付豪与父母合家钜献《家》 随电波火遍京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