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社会焦点 > 正文

中再集团 一手打造两家“世界500强”!中国版稻盛和夫:中国资本市场将进入支持创新的新时代

导语:简介: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双重会长。它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就是在媒体上打造了两家“财富500强”企业,冠以“中国版稻盛和夫”

简介:宋志平卸任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后,成为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和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的双重会长。

它最广为人知的身份就是在媒体上打造了两家“财富500强”企业,冠以“中国版稻盛和夫”的称号;他是资本市场的老手,40年国企经验,18年国企“一把手”经验,多次带领国企从亏损走向上市,甚至成为行业龙头企业。

在中国资本市场发展30周年之际,《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了宋志平,他最近从“运动员”到“教练”的职业转变也让我们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了更深的了解。

2020年9月,a股上市公司超过4000家。上市公司产生的税收占整个企业税收的30%,实体经济中上市公司的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的40%。

“中国建材的上市也和你们的《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在办公室看了你们报纸上的一条新闻,说a股在香港可以打包成h股,我很激动。上午看了,下午通知你开会。我们将在香港上市……”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宋志平谈到了他主持中国建材工作时的一个趣闻。

中国资本市场30年来的不平凡成就,来自于一系列监管决策和各行业领军人物的辛勤耕耘,其中不乏勤奋优秀的开拓者。作为媒体观察者,《21世纪经济报道》就是一个见证,有幸与中国资本市场共同成长。

涞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还记得同样的孙瑜吗

李新疆编辑,视频,朱景辉

导致许多国有企业上市

21世纪:你在国企工作40年,担任过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公司等多家大型企业的主要领导。印象最深刻的瞬间有哪些?

宋志平:我认为有这么多节点。

一个节点是做业务员。其实我是理科生,第一份工作是技术员。做了4年技术员,当时工厂生产的产品卖不出去。留学期间看到沃尔沃等公司,很多都是从事营销工作的硕士生,所以觉得应该做营销工作,推出产品。我做了10年销售,从业务员到销售副总监,开拓了这个企业的市场。

第二个节点是我是北新建材厂的厂长。三十多岁的时候,成了一家上千人的工厂的厂长。因为当时非常困难,工资也发不出来,成千上万的人都在挨饿。我提出“点燃员工心中的火”,带领大家化败为胜,把工厂经营好。

这里很重要的一点是1997年北新建材上市。当时上市很大程度上帮助了国企的发展,因为政府给国企断奶后,国企的发展急需资金,所以大家都走上了上市融资的道路。今天,北新建材是一家业绩优异的上市公司,北新建材的发展得益于它的上市。

第三个节点是2002年,我的上级让我做中国建材的领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当我在主席台上宣布任命的时候,办公室主任接到法院的通知,冻结了公司的全部资产。之后,中建材重组债务,再推动上市。也是因为上市,才有资金整合水泥企业,才有今天的中国建材。

中国建材的上市也和你的《21世纪经济报道》有关。

当时很难。我该怎么办?希望得到资本的支持。我要资本,只能上市。然而,当时中国实际上没有分拆上市。当时公司有两个a股,一个是北新建材,一个是中国巨石。两家公司规模都不大,当时都没有能力增发股票。要发展就要另辟蹊径。

当时你们的报纸刚出,是先锋派报纸。当时在办公室看报纸上有个消息说可以在香港把a股打包成h股,我很激动。上午看了,下午通知你开会。我们将在香港上市。所以有时候我说《21世纪经济报道》在那个时候启发了我们。

另一个我觉得很重要的节点是09年。SASAC的领导人与我交谈,我正在去首都机场的路上,准备去伦敦看路演。SASAC的领导给我回了电话,和我谈了一件事,让我当中国医药集团的董事长。同时担任两位主席让我很惊讶。本来以为要调走了,结果是两个董事长。到了国药集团,推动国药控股在香港上市。

国有企业在整个上市公司中仍处于领先地位

21世纪:国有企业在中国资本市场30年的历史中扮演了什么角色?

宋志平:我刚才说,我们国有企业最初上市,其实是为了解决资金问题。

当时我们的一个问题是“人要去哪里?”富余员工如何离开企业;另一个是“钱从哪里来?”。

当时政府把我们推下海,银行给我们断奶。所以国企想融资,只要上市就行了。今天,在充分竞争领域生存下来的国企,大部分都上市了,当时没有上市的国企,大部分都倒了。

但是,进入市场之后,其实不仅仅是资本,还有随之而来的市场机制。这样,国有企业在走向市场后经历了一次脱胎换骨。这种变化激发了今天中国国有企业的活力。

如今,央企70%的资产都在上市公司。

在整个上市公司群体中,近三分之一是国有企业,三分之二是民营企业。

但就总市值而言,国有企业上市公司的总市值更高。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为今天的资本市场做出了贡献。无论是规范治理,还是经营质量,还是创新,我觉得国企在整个上市公司中还是领先的。

21世纪:今年,中央连续三年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仍将是今后经济工作的重点内容。总结过去之后,今天应该坚持哪些改革思路?

宋志平:国企改革的方向是市场化。我们的目标是把国有企业变成真正的市场主体,政企分开,自主参与市场竞争。上市很容易完成这个过程。

因为上市公司是上市公司,是高度多元化的股份公司,我们说国企改革的方向是股份制,但其实上市公司是最规范的股份公司,所以我觉得还是要继续坚持这些。更多的国有企业要通过上市和转型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

我们一直想政企分开,一直想让国企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但其实并不容易。纯独资和国有独资企业很难做到这一点。但上市后,由于市场机制的引入和投资机构的进入,公司更容易政企分开,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所以我认为上市真的是国企改革,是让国企成为市场竞争主体的最好方式。

而且在新一轮的上市中,我们现在鼓励大家去创业板、科技创新板和一些高新经济板块。我们鼓励大家继续上市,通过上市来筹集资金。同时,还可以增加市场价值,促进资本市场的发展,给股东带来回报。

《21世纪》:你在领导国企混改的时候,提出了“三盘牛肉”:第一盘是公平价格;第二股股权合作分享;第三套是注意留人。从那以后,这个想法被你反复提到。目前,未来国企混改会不会加新的“菜”?

宋志平:我认为主要是“三盘牛肉”。首先是解决公平问题,因为要和私企合作。其实国企担心的是国有资产流失,民企更担心的是亏损被踢出去。所以第一批牛肉其实是公平的评估资产,不欺负私企。

第二套牛肉是保持库存正确。混合所有制不代表我来了就离开房子,也不是1956年的公私合营。今天,我们的目标是让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组成股份公司,在公司法下公平合作。

第三盘牛肉说这些私企在市场上有经验。坦白说,他们有活力,有拼搏精神,有创业精神等等。所以,我们也要留住他们,不是把他们赶出去,也不是说我们是来“驯服”他们的。

要继续发挥市场上民营企业的“狼”,我们也在规范。其实混合所有制是在做两件事。一是帮助国有企业进行市场化改革,将市场机制引入企业,使企业充满活力。二是帮助规范民营企业管理。我有一个公式叫“国企的实力+私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双方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所以我觉得这种“三盘牛肉”会一直持续下去。

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需进一步深化和完善。

一是要遵循“独立即独立、控制即控制、参与即参与”的原则,遵循市场规则,从实际出发,支持国有资本混合所有制、多元化股权合作的各项改革。

第二,为杂念做准备。混合是优势互补。国企和民企混在一起有三个关键点,即战略协调、文化包容、开明领导。

第三,混合所有制最重要的不是“混”,而是“变”。要改变什么?首先,国有企业要转变机制,把市场化机制引入企业。其次,要增加三大体系的内涵,实现“老三”向“新三”的过渡。要推进职工持股、管理层持股计划、科技分红和超额利润分红权的改革,让人力资本参与分红,重新分配财富。

第四,获得良好的企业效益。发展混合所有制,要充分发挥机制优势,结合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的优势。二是加强经营管理。任何企业都要做好主业,突出主业。三是进行优质创新,让企业变得更优秀。同时,在国有企业改革中应提倡创业精神。创业者是稀缺资源,要保护和促进创业。

现在的主要矛盾是变得更好更强

21世纪:2012年,你提到中国需要大企业,大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引擎,是我们“走出去”的舞台。八年过去了,你觉得中国目前的大企业够不够?未来需要进一步培养什么样的大企业?

宋志平:几年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的相关部门进行了一项调查。当时他们去了韩国和台湾,做了个比较。发现韩国在努力打造大企业,比如三星等龙头企业。台湾基本以中小企业为主。现在韩国大企业国际竞争力很强。

中国这么大,我们当时觉得要培养大企业,带动我们的中小企业。我们总说“大河全是水,但没有水大河是干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像河流一样连接在一起。只有有了大企业,才能带动这些中小企业。当年日本一些大企业走了,日本中小企业悲痛欲绝,导致了工业空心态。这足以看出大企业在整个经济中的作用。

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大陆加香港124家,台湾133家。而美国有121家。今年上榜企业数量远远超过美国。1995年,中国财富500强只有一家公司。也就是说,我们的大企业成长了。

在124家财富500强企业中,有32家地方国有企业和48家中央企业。企业发展是有阶段的。以前我们讲速度,讲规模,要做的就是解决“有没有需要”的问题。我们需要大企业,大企业是中小企业的引擎。目前,我们想变得更强、更好、更大。规模大是基础,但需要实现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突出质量。现在说的是质量和效率,要解决的是“好坏”的问题。高质量发展很重要。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文字游戏,但是随着时间的发展,现在不是我们的主要矛盾变大,而是主要矛盾越来越强,越来越好地提高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提高我们的质量和效率,这是我们今天的重要课题。强的是技术和核心竞争力。我们不能总是在技术上“卡在脖子里”;什么是优势,主要是效益和价值,企业要有良好的经营效益和市场价值。

美国有句话叫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其实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大企业有历史责任,要照顾好、帮助好中小企业。前面提到了大河和小河的关系。其实大河流的水也是由小河流聚集而成的,两者高度相关。

21世纪:目前科技创新板和创业板已经实行注册制,未来a股将全面实行。如何看待企业在注册制下的上市和退市?

宋志平:《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要求,要畅通上市公司主动退市、并购重组、破产重组等多元化退出渠道。

其实我们的上市公司并不是特别习惯退市。美国现在上市公司约有5000家,但近几年已有一万多家公司退休。许多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已经退休并重返市场。有些公司觉得如果给他们特别低的估值,就会主动退出市场。在这个时候,退市并不是一件特别丢人和丢脸的事情。

上市公司应该是尖子生,我们希望所有上市公司都是优秀的公司。如果你不优秀,股价又那么低,还不如退休。退役后,企业可以重新上市。所以香港很多公司都经历了上市、退市、再上市。

以前我们觉得上市很难。去市场后,我们不能退休。退休似乎是一件很大的耻辱,当地政府不愿意让它过去。此外,投资者内部也有利益。“大家都不容易上市”,所以就成了这样的文化。这种情况现在正在改变。

我一直告诉你,退市要常态化,要以平常心看待。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每个人都想做到最好,但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做不好。做的不好可以退休,做的好可以继续。当然也有极端的情况。比如公司真的违法违规,不符合上市公司的基本要求,成为害群之马,就要被迫退出市场。

美国的退市其实大部分不是简单的退休,而是重组,大概有六七成是通过重组退市的。

所以我个人对退市的看法是,上市公司如果严重违法,就是零容忍。但是如果是一般的业务问题,或者周期性的问题,做的不好,我还是主张通过上市公司之间的重组来解决。

上市公司协会有责任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21世纪英文报》:上市公司协会的主要职责是什么,在资本市场中扮演什么角色?

宋志平:上市公司协会是一个行业自律管理组织。一方面,我们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另一方面,我们是企业之间交流的平台。

每个上市公司去政府部门都是不现实的,效率低下的。所以协会总结他们的问题,提供给证监会和政策部门。

解决上市公司面临的共同问题是我们的工作。

如果证监会有什么新的要求,协会会及时给你传达,让你知道,指导你更好的执行。比如,我们正在全力加大对近期“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的培训力度。

另一方面,我们也是上市公司之间的沟通平台。

有这么多来自世界各地的成员,我们可以在平台上交流,实现一些重组和并购的机会。所以上市公司协会相当于一个“媒人”。服务是我们协会最重要的工作。我总说上市公司协会是上市公司的家。每个人都可以马上想到一些东西。我们有一个协会。

国务院这次发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意见》是关于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协会自律管理作用的。以前我们更强调自律。为什么这次要加上“管理”这个词?上市公司这么多,谁会给他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之类的培训?协会是一个重要的起点,把国家和证监会的一些政策传递给他们。所以,联想的平台很重要。

《21世纪》:去年,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培训了6000多名董事、监事及更高层次企业的“重点少数”人员,今年因疫情出现了数万人次的在线培训。作为曾经的大型上市公司的“关键小众”,你在指导“董”等人员的培训时最注重什么?

宋志平:在去年5月的中国上市公司协会年会上,易会满主席指出,“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是我们的中心任务。从那以后,我们将这一要求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

协会视“重点少数”培训服务为传达监管政策、反映上市公司需求、促进上市公司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2019年,协会开展了“会长论坛”、“部委快车”、“强国夜话”等活动。今年,协会积极开展网上培训,重点是新证券法的宣传解释、投资者保护、财务信息披露等。,促进上市公司“关键小众”深入了解新《证券法》下资本市场相关政策法规的最新变化,培养恐惧“上市”的合规意识。

这次国务院提出了14号文件《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共6个部分,17篇文章。很有底气,很准。上市公司协会有责任提高上市公司的质量。

每次协会为一家上市公司的董事长和总经理举办研讨会,我基本都会给他们上一堂如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课,讲讲上市公司的原则、岗位、初心、底线。结合自己40年的企业经营经验,给他们一些治理、管理、运营方面的建议,同时分享我对创业的理解。

对于上市公司董事长、总经理等“关键的少数人”,这些负责具体经营决策的企业家是决定上市公司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我觉得创业可以浓缩成六个字:创新、坚持、负责。一个优质的上市公司,也必须是一个坚持创新,坚持主业,勇于承担责任的上市公司。

《21世纪英文报》:你担任上市公司协会会长以来,走访调查了数十家上市公司,与多位董事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访问期间最关心的问题是什么?访问期间上市公司反馈最密集的是什么?

宋志平:不是所有我去的上市公司都是最好的公司。我也去普通公司,落后公司,甚至有问题的公司。

既要总结好的上市公司的先进经验,也要帮助落后的上市公司前进,带动中间绝大多数公司提高质量。

访问期间,一是要注意他们的治理。我更关注治理的规范性问题,比如董事会的运作、信息披露等。每次我问他们资本结构,董事会结构,标准治理。

第二,注意他们的操作质量。很多上市公司存在问题,是因为盲目扩张,偏离主营业务。这方面我要求上市公司突出主营业务,一定要尊重专业,不要盲目扩张。

第三,关心他们的创新转型,以及如何创新转型。第四,关心他们的表现,包括他们的市值管理。

从上市公司的反馈中,我发现大家都有共同点。

一是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上达成共识,正在认真学习新证券法和国务院14号文件精神。

第二,我们对今年做好上市公司业绩充满信心。虽然我们面临着全球经济衰退带来的一些压力,但大多数上市公司都表示,他们应该专注于企业的业务发展,做自己的事情。

第三,上市公司正在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力度;四是上市公司在双流通发展新格局下,积极进行一些市场布局。

本期编辑李雨桐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shehui/806861.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苏宁易购快递员 众志成城显担当 苏宁易购一线快递员和客服获抗疫先进个人表彰 下一篇: 犹太人为什么被杀 智商最高的犹太人,为何600万人遭遇屠杀,成为人类最悲惨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