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体育新闻 > 正文

活埋电影 电影《埋葬》曝海报 导演耿长青:受贾樟柯影响

导语:本站讯 耿长青导演的最新电影作品《埋葬》日前首次曝光了先导版海报,从海报内容上看,《埋葬》依旧延续了耿长青导演以往作品中强烈的纪实主义风格,继续将“在他的影片里解读中国”,讲述中国当下高速的城市化运动

本站讯 耿长青导演的最新电影作品《埋葬》日前首次曝光了先导版海报,从海报内容上看,《埋葬》依旧延续了耿长青导演以往作品中强烈的纪实主义风格,继续将“在他的影片里解读中国”,讲述中国当下高速的城市化运动过程中最普通芸芸众生的命运悲欢离合,也继续展现中国从传统的农业社会向工业化全面挺进的时代变迁中游民阶层的来回迁徙和故土的消亡。

记者日前在上海国际电影节期间的一次电影论坛上也对耿长青导演进行了专访:

记者:你好,耿导,能不能给我们提前分享一下关于你新片《埋葬》的一点信息?是怎样的一个带领我们来解读当下的中国呢?

耿:好的,《埋葬》依然是延续我之前影片的风格,继续讲述中国城市化运动中最普通人物命运的生存状态,不同与以往的是这次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了最基层的农村,我们知道在中国还有近8亿的农业人口,而每年这些大量的农业人口涌进城市成为了游民阶层,而且可能是跨越两代人的一个来回的迁徙,这就造成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比如我们常在媒体上看到的关于“留守老人”, “留守儿童” “留守妇女”等等问题,而且现在很多的中国农村变成了空村,基本上处于空白状态,要知道中国上下5000年以来一直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社会体系,而就在近10年间,中国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被彻底冲垮,随之而来的是中国城市的大量饱和和超负荷造成了一系列的“城市病”,而且中国社会阶层的差距和矛盾也越来越大,很多我们生活在当下的群体都成了社会急剧变革的牺牲体,这就需要我们电影工作者来关注他们,纪录他们,不然这些群体真的就将被时代匆匆的遗忘,而且我一直认为这是作为电影工作者应该肩负起的社会责任,我们要用电影来纪录社会,影响社会甚至来改变这个社会;《埋葬》就是这么一部电影,我也希望《埋葬》能达到这种效果,能让全世界的人看到这个群体,并关注和了解这个群体当下的生存状态,而不至于被时代所遗忘,所边缘化。

记者:那么请问一下耿导,这部电影除了延续过去的风格之外还有没有加入一些新的元素和尝试呢?

耿:其实《埋葬》是我酝酿很久的一个项目,中间去了很多国家的电影节进行融资,项目进行期间也是来来回回因为各种困难停了好几次,但我始终还是没放弃,最终坚持到了今天, 而且光是剧本的创作我们就打磨了八稿,这次我们也是想突破一下中国艺术电影的一个格局,做了很多新的尝试,比如我们在剧作上做了许多反戏剧化的处理,力求真实的还原一个最当下,最真实的中国,在人物设定上,我们有很多角色都是生活中的原型,我和编剧也走访了很多地方,采访了很多人,听他们来亲身讲述自己的故事,而且我很可能还会请到这些人来出演影片中的角色。

记者:耿导这次是想启用非职业演员来演出你这部影片吗?

耿:是的,其实一开始我们立项时还是想用职业演员来饰演片中的人物角色,后来随着我们采访的深入和剧本的推进,我感觉到非职业演员会更适合我这部影片的风格,而且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相比职业演员,非职业演员不会有一套表演技巧来框定和束缚自己,能更加自然真实的去还原人物,而不是去表演这个人物,而且很多时候可能非职业演员可能会比职业演员带给我们更大的惊喜!

记者:是的,我也知道在电影史上有很多伟大的电影都是由非职业演员出演的,比如意大利新现实主义和法国新浪潮的一大批的大师级影史经典以及我们熟知的《上帝之城》 《樱桃的滋味》,还有台湾电影的领军人物侯孝贤导演,杨德昌导演,蔡明亮导演都喜欢大量启用非职业演员;提到这些影史上的前辈导演,不知道耿导有没有特别推崇和特意要去致敬的电影大师?

耿:当然,这是肯定有的,你刚才所说的那些电影和导演都是我个人比较欣赏和推崇的,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欧洲大师是我偏爱的,安哲,布列松,塔尔科夫斯基,基于这些哲学电影的宗师都是我时常研究和致敬的,以及当代的贾樟柯导演,托纳多雷导演,沃尔特·塞勒斯,都是我电影之路上的指路灯。其中贾樟柯导演的《小武》直接影响了我走上电影之路。

记者:提到贾樟柯导演和他的《小武》,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一部电影,想知道耿导的电影之路是不是也在刻意效仿贾樟柯导演的路线走呢,因为我知道,之前您的电影也一直走的海外路线,你的作品也都入围了很多国际电影节,在海外反响也都不错,但是回到国内却要面临审查的困境,没有在国内公映,导致很多中国观众无法看到你的电影?

耿:对,正如你说的,事实情况就是这样,我们也很无奈,而且现在中国有很多的年轻的独立电影导演都在面临这个困境,很多很多,其实我们现在也在向审查制度做出了很多妥协,就拿《埋葬》来举例子,我们是完全按照相关规定来进行的这个电影的制片工作和程序,我们也已经拿到了相关拍摄证件,目前的想法是一定要在国内公映,跟中国观众见面,我们也在考虑把它做成两个版本;国际公映版和国内公映的版本,让中国观众在影院看到这部作品。

记者:刚才你提到的关于当下中国年轻导演的生存状态问题和创作状态问题,这似乎成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几乎每个电影节每年都会围绕这个话题来展开一场或多场论坛,昨天还参加了这次上海电影节的一个青年电影论坛活动,但明显今年的论坛主题明显商业化了好多,市场化了好多,相信你也知道,今年在电影圈一下冒出了很多新名词,诸如“ip”,“大数据”“互联网+”等等;似乎一夜之间大家都很迷恋对网络文学的改编和用大数据来支撑项目,似乎整个电影界被互联网牵着鼻子走,耿导怎么看待这一现象?

耿:你说的这些情况我这几天一直也在思索,其实我思索的不是这些摆在我面前的概念和数据,而是在思考中国电影未来的方向和出路,很多人都说以后电影会变得越来越商品化,金融化,互联网化,艺术电影将被彻底边缘化,过去是在夹缝中生存,未来可能连夹缝都会被淹没,这也影响了很多年轻的电影工作者们和电影导演们,过去我身边的很多做文艺片的朋友似乎都在一夜之间转型为互联网电影导演,互联网网络剧的导演,都在往新媒体这块大蛋糕上冲;

似乎最近冒出了很多从互联网起家而成功占领电影市场的导演,几乎都是跨界过来的,而且这股势头很猛,且越演越烈,因为的确他们拍的电影动辄就是好几亿票房,这一点带动了很多资本疯狂涌进电影行业,热钱来的太快,很多投资方从来不会过问项目本身和电影本身,就是凭感觉就往里砸钱,这就导致创作者们也不专研于创作了,剧本创作和拍摄制作也都是极其急功近利,大家就是拼盘子,感觉找个比较火的网络小说一改,再加上有几个有粉丝效应的演员一拍就完事了,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虽然有几部投机成功的案例,但是大多数后来效仿者的项目都折戟沉沙,很多资方也是赔的血本无归,电影市场假繁荣的背后却是无尽的凄凉,长此以往的恶性循环就会导致整个中国电影市场像九十年代末香港电影市场一样彻底走向死亡,要知道当年的香港电影是多么辉煌,亚洲好莱坞啊,但后来香港电影因为一直在复制国外而缺乏原创力而让港产电影末路狂花之后彻底成为了昨日黄花,包括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好莱坞也是,一开始改编小说,改编文学成风,后来因为缺乏原创力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再后来是经过了一大批有创新精神和原创力的编剧和导演们共同努力下才有了今日的繁荣,所以说今日的中国电影市场虽然票房和市场在疯狂的增长,但是如果继续这样下去缺乏原创力和开发新的电影类型,中国电影也将会变为最后的回光返照;因为电影回归到本身还是文化,还是艺术的核心价值在主导,所以我并不认为今年出现的一系列电影圈新现象能主导未来电影的发展方向。

记者:谢谢耿导的解答,最后一个问题,正如你以上所说,我们都知道其实做电影是一个非常需要坚持的工作,想请问一下耿导当初在选择这条路时的初衷是什么,是怎么走上了电影这条路,是因为当初的热爱和梦想吗?

耿: 首先我给你讲一些我自己的一些亲身体会,我从10几岁开始就离家外出求学,从我第一次坐火车离家远行,,我从那时候开始就在火车上开始观察这个国家,观察这个国家里在列车上来回迁徙的人们,大家来自天南海北,每个人身上都充满了故事,充满了过去,眼神里也写满了对未来的期许,,在我的整个少年时代中,我试着去像记日记一样每天记录下我身边的每一位让我产生兴趣并挖掘他身上故事的人,再后来我读到了《南方周末》这份报刊,从我第一次接触这个报刊我就深深痴迷其中的文字和报道,我感觉里面的每一位记者的文字都是深刻的并且有是深度的社会观察,我曾经想过要做一名新闻记者来记录这个国家,但后来再长大一些我接触到了贾樟柯的电影,那是我第一次看电影感动的流泪,真实的那么残酷,我觉得电影比新闻更能尖锐,深刻,全面的去观察,表达这个社会和人,而且更自由!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tiyu/99268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苏武简介 荆轲简介 苏武简介 岳飞简介 文天祥简介 下一篇: 旋风少女导演 《旋风少女》将播 胡冰卿无惧质疑获杨洋护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