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实时热点 > 正文

十五届五中全会 五中全会公报来了,释放了十大重磅信号

导语:2020年10月29日晚,历时10月26日至10月29日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这次全会集中审议了“十四五”计划。但是这个公报的内容主要是一般性的设计,比较宏观,可能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很多

2020年10月29日晚,历时10月26日至10月29日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公报发布。这次全会集中审议了“十四五”计划。但是这个公报的内容主要是一般性的设计,比较宏观,可能理解起来比较抽象。很多人可能不太懂,不知道为什么。具体要等到11月初的十四五计划。公报的主要解释如下:

一、信号一:十四五计划通过,长期目标继续在19大声明中表述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这意味着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草案经过小幅调整后将正式发布,但大的内容不会改变。考虑到从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到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是“两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叉点,长期目标基本上延续了2017年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三个目标两个阶段”

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奋斗第一百年的目标;

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到本世纪中叶,我们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可以看出,这里有三个时间点,即2020年、2035年和2050年。

二、信号2:对过去的成绩满意,对当前经济的评价更加积极,政策层面难以松动

全会高度评价了五年来取得的成就,同时也对现在给予了积极的评价,这既是一种自信,也是一种态度。这主要体现在“十三五”规划目标即将完成,2020年GDP突破100万亿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如期实现。

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主要经济体增速为负,而中国第三季度经济增速转正至0.70%,今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经济增速分别反弹至3.20%和4.90%。如果按2019年经济总量99.09万亿计算,2020年经济总量超过100万亿问题不大,实际经济总量可能在103万亿左右

这种情况下,当年经济增长的压力其实比较小,很难放松货币政策水平。将继续保持中性紧缩的基调,为控制杠杆和降低风险提供政策支持,消除以往过度密集的刺激政策带来的负面影响。

三、信号3:机遇和挑战已经改变,但对未来五年的发展仍然充满信心

尽管中国未来经济发展面临的环境已经并将继续发生新的变化,中国自身的问题仍然相当突出,但公报仍然保持了对未来五年发展充满信心的基调。这种基调的基础在于国际权力平衡的深刻调整,中国权力和话语权的显著上升,中国显著的制度优势,以及经济基本面的更好支撑。毕竟未来五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还有很多目标要实现。在共产党的领导下,需要信心和鸡血。中等发达国家和现代强国不容易实现。

4.信号4:需要关注几个需要实现的目标,未来十五年依然是利益的时代

这些目标非常重要,有一些定量参考标准需要我们注意,具体来说:

经济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将再次进入新的大台阶

这是第一次使用“大步”这个表述,对经济增长会有具体的量化要求,年均增长率预计保持在4-5%。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要知道中等发达国家的标准是人均GDp要达到4-6万美元左右,而中国人均GDp刚刚超过1万亿美元,可见未来15年会发生多大的变化。

需要指出的是,根据国家现代化水平,每年出版一次的《中国现代化报告》将国家分为发达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初级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四类。基本现代化标准是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综合现代化标准是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也是符合长远目标的。

中等收入群体显著扩大

中共十九届四中全会还提出将数据纳入生产要素参与分配,决定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形成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因此,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成为一项政治任务,两头小中间大的橄榄型收入分配结构是努力的方向。

总体来说,无论是经济总量、城乡居民人均收入、人均GDP、中等收入群体等。可以预见,未来15年仍将是一个效益的时代,而这个效益的对象和领域显然不再是房地产,而是一个与科技创新相对应并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的领域。

V.信号5:突出“科技创新、科技自立”的核心地位

公报提出,“要坚持创新在中国现代化建设大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力更生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这里,科技创新和科技自力更生第一次被放在了“核心”的位置,所以未来五年科技创新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政策层面也会有强有力的支持。比如本轮国企改革中推出的科学改革示范行动,其实就是为了这个目的。

当然,这也呼应了新的发展模式,其背景不言而喻,即避免被卡在脖子里的尴尬局面,而“科技创新、自力更生”则能很好地保证国内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促进产业基地升级和产业链现代化,走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价值。不再只是简单的加工初级价值链,而是吃力不讨好,加快科技强国建设,帮助中国在2035年前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6.信号6:坚持把经济发展的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意味着过去的时代已经过去

公报提出,经济发展的重点要放在实体经济上,打造制造业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这意味着中国不会回到过去那种泛滥成灾、严重依赖房地产和债务推动经济增长的粗放式和空心理阶段。显然,房地产拉动中国经济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近年来的国企改革,资本市场改革,国家区域战略,其实都是基于这个出发点。同时,理顺以国内大流通和国际国内双流通为主体的新发展格局,也要求实体经济向产业链和供应链的高价值环节靠拢。可以预见,未来几年,政策层面将围绕着双环展开展开。

七.信号7: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基础,全面促进消费,扩大投资空

新发展模式的关键在于国内流通的畅通,这是应对外部不确定性和复杂环境的必要措施。目前中国的消费空虽然很大,但是还没有挖掘出来,只有消费没有恢复。没有消费,供给和消费就无法有效循环,这将导致新一轮的产能过剩。

特别是现有的消费需求大多是传统的,无法与高质量的发展相匹配,因此需要更加努力地探索健康、体育和养老方面的服务需求。同时,/investment空需要进一步探索,避免重复重复重复建设、低效建设的老路。

8.信号8: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政府在未来仍然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

虽然中国一系列改革的目标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政府的作用同样重要。这个公报提议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事实上,政府需要在未来五年甚至十五年内承担更多的责任来克服市场的盲目性。毕竟,中国政府未来想要实现的目标不是单靠市场力量就能实现的,比如今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正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的,“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九.信号9: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并提及“一带一路”的高质量发展

公报指出,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进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必须重视投资自由化便利化。事实上,近年来开放进程加快,将外资增量资金引入中国资本市场是一个主要方向。与此同时,公报还提到需要建设一个高质量发展的“一带一路”。因此,中国未来的对外开放仍然是双向的,一带一路将是走向世界的焦点。11月4日举行的第三届国际进口博览会也是背景。

X.信号10:保证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的目标,确保国家经济安全

公报提到“确保到2027年实现建军百年目标”,此处不再赘述。同时,公报还特别提到“保障国家经济安全”。新政府执政以来,多次提到“确保国家金融安全”和“确保国家经济安全”。在2001年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几年里,这一提法也被多次提及。在加快对外开放进程的背景下再提一次是很有意义的。事实上,确保国家经济和金融安全有两个先决条件。一个是继续保持经济发展的步伐,一个是建立能够有效抵御外部风险和提高的制度,目前两者都在进行中,方向明确。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redian/798230.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温婉黑历史视 抖音温婉黑历史视频是怎么回事?本名许静婉被指私生活太乱 下一篇: 雷佳音微博 雷佳音回应撞造型 想把微博关了以免上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