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避震
家庭避震要点
- 迅速关闭电源和煤气:地震发生时,迅速关闭家中的电源和煤气,以防止火灾的发生。
- 就地选择安全处躲避:迅速寻找室内较坚固的家具,如桌子、床等,蹲下或躲藏。
- 远离阳台、禁止跳楼、禁止乘坐电梯:避免从高处跳下,也不要使用电梯逃生。
- 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如果住在高楼,应走安全通道撤离,避免使用电梯。
- 平房居民尽快跑出室外到开阔地区避震:平房居民在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跑出室外到开阔地区避震。
家庭安全排查
- 固定高大家具:如书架、衣柜等,避免倾倒造成伤害。
- 重物存放低处:避免重物掉落造成伤害。
- 玻璃门窗贴防爆膜:增强玻璃的稳定性,减少破碎的风险。
- 熟悉家中安全三角区:承重墙、结实的桌柜旁等,这些地方在地震时相对较为安全。
家庭应急包
- 必备物品:饮用水、压缩食品、手电筒、急救药品、口哨、充电宝、身份证复印件等。
- 特殊需求:婴儿奶粉、老人常用药、宠物粮食等。
- 检查有效期:每半年检查一次物品有效期,确保所有物品在有效期内。
家庭防震计划
- 明确分工:与家人明确震时家庭分工,如谁负责关闭电源、谁负责撤离等。
- 紧急避险演练:定期进行紧急避险演练,熟悉逃生路线和避难场所。
- 约定集合地点:如小区广场等,确保地震发生时能迅速找到家人。
学校避震
学校避震要点
- 就地选择安全处躲避:例如课桌下,讲台旁。
- 决不可乱跑,靠近窗户,跳楼。
- 地震后学生在老师指挥下有序撤离。
- 平房教室可用书包保护头部迅速跑出教室,到开阔地避震。
- 在操场或室外时,可原地不动蹲下,双手保护头部。
教室避震小技巧
- 地震了!”:马上钻到课桌下,抓牢桌腿,谨记伏地、遮挡、手抓牢”!
- 教室悬挂物定期检查和加固:保持疏散通道通畅。
- 疏散演练很重要:认真参加学校定期组织的疏散演练,在规定时间内撤离到安全区域。
公共场所避震
公共场所避震要点
- 听从警察或现场工作人员的指挥,不要慌乱,不要拥向出口。
- 要避免拥挤,要避开人流,避免踩踏或挤到墙壁、栅栏处。
- 在公共场所避开玻璃门窗、橱窗和柜台等,选择安全处躲避。
- 乘车遇到地震时,司机要选择安全地点及时停车,乘客要抓紧扶手降低重心,以免受伤。
户外避震
户外避震要点
- 就近选择开阔地避震: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
- 不要乱跑,避开人多的地方。
- 不要随便返回室内。
- 避开高大建筑物或构筑物:楼房,特别是有玻璃幕墙的建筑物、过街桥、立交桥、高烟囱、水塔等。
- 避开危险物、高耸或悬挂物:变压器、电线杆、路灯、广告牌、吊车等。
野外避震
野外避震要点
- 避开山边的危险环境:避开陡峭的山坡、山岸、陡岸,以防山崩、地裂、滚石、滑坡、泥石流等。
- 躲避山崩、滑坡:遇到山崩、滑坡,要向垂直于滚石可能运动的方向跑,切忌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
- 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 迅速撤离到开阔地带。
震后行动
撤离注意事项
- 确认震动停止后,走楼梯快速撤离。
- 避开破损电线、燃气泄漏点。
- 用湿毛巾捂住口鼻,防止吸入粉尘。
互救原则
- 先救近处人员,再救远处。
- 确保自身安全,避免盲目挖扒。
- 及时拨打120/119,简明说明地点和伤情。
日常演练
定期模拟演练
- 全家练习1分钟紧急避险,熟悉逃生路线。
- 关注预警信息:下载官方地震预警APP(如地震预警”),提前10秒预警也能救命!
社区资源利用
- 参与防震讲座、应急疏散演练,了解附近应急避难场所。
通过以上详细的防震减灾科普知识,希望每个人都能掌握必要的避险技巧,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冷静应对,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