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作为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不仅给人们带来物质上的损失,更在心理层面上造成严重创伤。在灾难发生后,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对于帮助受灾者恢复正常生活至关重要。本文将揭秘地震灾害心理援助的关键技巧。
一、准备工作
1. 培训与熟悉
接受对地震灾害心理援助的最新培训,熟悉和灵活运用心理援助策略是进行救助工作的关键。培训内容包括地震的性质、目的、情势、灾害援助的情况和进展情况,以及心理援助支持服务的类型与可及性。
2. 掌握现场信息
掌握震区现场和幸存者所处现场的详细信息,包括受灾现场人数和需要心理援助的人数。了解所要接受心理援助的幸存者当地的文化和风俗习惯,以便开展有效的工作。
二、进入现场
1. 顺利进入
心理援助人员进入地震紧急应变场所时,心理援助工作已开始。顺利进入现场意味着在专业紧急指挥系统的架构下开始运作。
2. 熟悉情况
对情况尽可能地熟悉,包括领导、组织、政策、程序、安全、精神医疗的支持以及可用的资源。
三、保持平静
1. 平静思考与表达
通过平静且清晰的思考和表达方式,帮助幸存者感到他们可以信任和依赖你。
2. 引导他人
其他人员可能依循你的指引而能维持专心,即使他们感到平静、安全、有效。
四、地震心理援助的十要十不要原则和技巧
1. 十要
- 立即审时度势,根据人力资源和物力资源开辟心理干预场所。
- 对现场援助对象进行基本精神状态和躯体状态评估。
- 及时并稳定地开展心理援助。
- 重视躯体问题和心理问题同时兼顾。
- 与幸存者建立良好互动协作关系。
- 合理分配心理援助力量。
- 提供标准规范的心理援助服务和健康反馈。
- 镇静、大方、有序和有实效地开展心理援助。
- 尊重幸存者的人格和隐私。
- 按照幸存者当地文化背景和民族特点,开展心理援助。
2. 十不要
- 不要拘泥于工作条件而不做心理援助工作。
- 不要拘泥于心理干预的系统程序和学派之见。
- 不要忽视以完整人为中心的服务原则。
- 不要居高临下对待幸存者。
- 不要浪费宝贵的救治资源。
- 不要忽视幸存者必需的基本躯体救治。
- 不要忘记心理援助的互动协作基本原则。
- 不要不分轻重缓急投入救治人力和物力。
- 不要忽视心理援助的基本原则。
- 不要忽视幸存者的人格和隐私。
五、震后心理调适指南
1. 照顾好自己
努力维持均衡的饮食习惯与规律的作息制度,为身体提供必要的能量与养分。
2. 把情绪说出来
尝试与亲近的家人或朋友分享你的感受,避免陷入灾后自我封闭、自责、回避等行为。
3. 积极的心理暗示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提升复原力,给自己一些安定感。
4. 心理援助热线
当您遇到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突发变故等应急事件时,出现以下情况可以拨打心理援助热线:焦虑、抑郁、烦躁、消沉等不良情绪;持续的痛苦、绝望、恐惧等较强的负面情绪;有自杀观念与自杀行为等心理危机问题。
地震灾害心理援助是一项艰巨而重要的工作,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通过掌握以上关键技巧,我们可以为受灾者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援助,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阴影,恢复正常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