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地质灾害是指在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影响下,地球表面及地壳内部发生破坏性变化,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构成威胁的地质现象。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工程活动的增加,地质灾害的风险也在不断上升。为了有效防范地质灾害,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详细介绍地质灾害的风险防范指南。
地质灾害的类型
地质灾害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 滑坡:斜坡上的土体或岩体在重力作用下沿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或分散顺坡向下滑动。
- 崩塌:陡峭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崩落、滚动、堆积在坡脚(或沟谷)的地质现象。
- 泥石流:山区或沟谷深壑因暴雨、暴雪等自然灾害引发的山体滑坡并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
- 地面塌陷: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向下陷落,并在地面形成塌陷坑(洞)的一种地质现象。
- 地裂缝:地表岩、土体在自然或人为因素作用下产生开裂,并在地面形成一定长度和宽度裂缝的一种地质现象。
- 地面沉降: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下,由于地下松散地层固结压缩,导致地壳表面标高降低的一种局部下降运动。
地质灾害的风险防范
1. 提高警惕,做好日常防范
- 清理房前屋后:及时疏通排水沟渠,确保排水畅通,避免积水渗入山体或地基。
- 观察隐患迹象:密切关注山坡的变化,若发现山坡出现新裂缝、树木歪斜、坡脚渗浑水、岩石掉落,或听到地下异响等异常情况,请务必立即远离危险区域,并第一时间报告村委会。
2. 紧急避险,牢记三字诀
- 跑:当收到乡村预警或发现险情时,要迅速撤离,不贪恋财物,按照村委会指引的路线转移至安全避灾点。
- 避:若遇到突发滑坡、泥石流,切勿顺山沟跑,正确的做法是向两侧山坡或高地躲避。
- 防:在强降雨期间,夜间要安排家人轮流值守,时刻保持警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叫醒全家转移。
3. 主动配合,共建联防网络
- 关注预警信息:通过村微信群、广播、铜锣声等多种渠道,及时接收乡村发布的雨情、险情通知。
- 参与巡查报告:若您是隐患点监测员或附近住户,要切实履行责任,对隐患点进行巡查和报告。
地质灾害预警信号等级划分及防范指南
- 蓝色预警:提醒级,24小时内地质灾害的发生有一定风险。防御指南:各相关单位要做好应急值守工作,密切关注雨情、水情变化趋势。
- 黄色预警:注意级,24小时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较高。防御指南:在蓝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加大对雨情、水情监测力度,做好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巡查、监测和预警工作。
- 橙色预警:预警级,24小时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高。防御指南: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对预警区域内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全面巡查和监测,做出及时科学预判。
- 红色预警:警报级,24小时内地质灾害的发生风险很高。防御指南:在橙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对地质灾害隐患点实行24小时不间断巡查和监测,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要对预警区域内防治应急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促检查。
结语
地质灾害的防范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我们共同努力。通过了解地质灾害的类型、风险防范措施以及预警信号等级划分,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才能更好地守护我们的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