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自然灾害频发,包括台风、地震、洪水等。面对这些挑战,广东省在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抗灾秘籍。以下将从多个方面详细介绍广东省在灾害防范方面的智慧。
一、地震预警与监测
广东省地震局通过设置超千个地震监测站点,实现了对地震波的快速捕捉和预警。一旦发生地震,地震局能在数秒内捕捉到地震波,并通过通信信号在破坏性横波到达前提前发出地震警报,为人们争取更充分的避险时间。
1. 地震预警原理
地震预警是利用电磁波传播速度远快于地震波的原理实现的。电磁波传播速度为300,000km/s,是地震纵波、横波的数万倍。一旦捕捉到纵波,就可以通过通信信号抢在破坏性较强的横波到达前,提前发出地震警报。
2. 地震监测站点布局
广东省现有1个省级预警中心、1,172个地震监测站点、1,463个地震预警专用终端,形成了覆盖全省的地震监测预警网络。
二、智慧三防决策指挥系统
广东省应急管理厅开发了智慧三防决策指挥系统,将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等多部门的实时数据汇集到一个平台,并构建了711的指数模型,实现了对灾害风险的实时监测和研判。
1. 数据汇集
系统汇集了气象、水文、水利、自然资源、交通、住建等多部门的实时数据,为灾害风险评估提供了全面的信息支撑。
2. 指数模型
系统构建了711的指数模型,能够自动分析、模拟研判未来风险走势,为灾害预警和应急响应提供科学依据。
三、重大工程地震“体检”
广东省为重大工程提供地震“体检”服务,如虎门大桥、港珠澳大桥、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通过定期对重大工程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估,确保工程在地震发生时能够安全稳定运行。
四、应急通信保障
广东省移动通信公司开展了应急通信演练,利用高空基站、卫星车、Ku卫星包、无人机等设备,为灾区提供通信保障。
1. 高空基站
高空基站利用无人机搭载移动无线通信基站,通过卫星车提供传输,实现对灾区或特定区域的通信保障。
2. Ku卫星包
Ku卫星包主要用于局部通信网络中断或覆盖盲区等场景,能够直接与卫星通信,不受地域限制,通过卫星包完成传输。
五、防灾减灾宣传教育
广东省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1. 主题宣传
每年5月12日全国防灾减灾日,广东省都会开展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为主题的宣传活动。
2. 知识普及
通过举办讲座、发放宣传资料、开展应急演练等形式,普及防灾减灾知识,提高公众的自救互救能力。
广东省在防灾减灾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抗灾秘籍。通过地震预警、智慧三防、重大工程地震“体检”、应急通信保障和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等措施,广东省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