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然灾害是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也是威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主要风险之一。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应对成为国家治理的重要课题。本文将深入探讨我国自然灾害防范战略的最新进展,分析其核心内容和发展方向。
一、战略背景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自然灾害防治工作,将自然灾害防治纳入国家总体安全战略。根据《“十四五”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我国致力于构建统筹高效、职责明确、防治结合、社会参与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力争到2035年基本实现灾害防治能力现代化。
二、核心内容
1. 强化源头管控
- 健全防灾减灾规划保障机制,将安全和韧性、灾害风险评估等纳入国土空间规划编制要求。
- 统筹划定雨洪风险控制线等重要控制线,修订洪水风险区划、台风风险区划、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等。
2. 提升监测预警能力
- 加强灾害监测空间技术应用,加速灾害地面监测站组网。
- 广泛开展基层风险隐患信息报送,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预警能力。
- 建立健全灾害信息跨部门互联互通机制,实现致灾因子、承灾体、救援救灾力量资源等信息及时共享。
3. 加强应急响应联动
- 完善多部门共用、多灾种综合、多手段融合、中央-省-市-县-乡五级贯通的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系统。
- 提高预警信息发布时效性和精准度,加强气象灾害预警与应急响应衔接。
- 强化预警行动措施落实,发挥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在抗旱增雨(雪)等方面的作用。
4. 提升救灾救助能力
- 增设中央救灾物资储备库,健全救灾应急响应机制和各项救助政策。
- 加强预警与应急响应联动,确保灾害发生10小时之内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
三、发展方向
1. 科技创新驱动
- 加强防灾减灾科研和技术攻关,推动关键技术、信息服务、仪器装备的标准化、产品化和产业化。
- 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提升灾害风险研判和预警能力。
2. 社会参与广泛
- 推广灾害风险网格化管理,推进基层社区应急能力标准化建设。
- 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筑牢防灾减灾人民防线。
3. 国际合作深化
- 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自然灾害风险。
结语
自然灾害防范战略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我国在自然灾害防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果,为全球防灾减灾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面对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自然灾害防范战略,构建更加完善、高效的防灾减灾体系,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坚实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