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采空区作为矿产资源开采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物,其存在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近年来,采空区引发的地质灾害事故频发,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威胁着矿工的生命安全。本文将深入剖析采空区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安全防控策略。
采空区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的原因
1. 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
采空区地质条件复杂,岩体稳定性差,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
2. 安全管理不到位
部分矿山企业安全管理不到位,对采空区的监测、预警和治理工作重视程度不够。
3. 技术水平落后
我国非煤矿山开采设施陈旧、技术落后,难以满足现代矿山安全生产的需要。
4. 监管力度不足
监管部门对矿山企业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部分企业存在非法开采、违规作业等现象。
安全防控策略
1. 加强地质勘探,掌握采空区地质条件
在矿山开采前,应进行详细的地质勘探,了解采空区的地质条件,为采空区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2. 完善采空区监测预警系统
建立完善的采空区监测预警系统,实时监测采空区地质变化,及时发现并预警地质灾害。
3. 提高矿山技术水平
引进和研发先进的矿山开采技术,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
4. 强化安全管理
加强矿山企业安全管理,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提高矿工安全意识。
5. 加大监管力度
监管部门应加大监管力度,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违规作业等行为。
6. 采空区治理
针对不同类型的采空区,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如回填、注浆、加固等。
案例分析
以河北省传统矿区采空区为例,通过对采空区风险评估和治理方案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措施如下:
1. 建立采空区风险评估体系
以XTXK铁矿某采区采空区为研究对象,运用系统工程理论、风险评估理论等,建立了采空区风险评估体系。
2. 划分采空区危险等级
根据评估结果,将采空区划分为A、B、C、D四个等级,便于分级管控。
3. 制定治理方案
针对不同等级的采空区,制定相应的治理方案,如回填、注浆、加固等。
4. 实施治理措施
对采空区进行治理,提高采空区稳定性。
总结
采空区地质灾害事故频发,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的隐患。通过加强地质勘探、完善监测预警系统、提高矿山技术水平、强化安全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以及采取有效的采空区治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采空区地质灾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