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干线公路作为国家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和稳定性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运行和社会的稳定。面对自然灾害频发的挑战,交通部采取了多种措施来筑牢干线灾害防线,保障公路安全畅通。
一、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方案
为贯彻落实2006年全国交通工作会议精神,交通部组织制定了《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方案》。该方案旨在通过在全国10个省(区)共24个试点路段实施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提高试点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水平。
工作目标
- 提高试点路段的抗灾能力,确保二级公路能够抵御50年一遇的洪水袭击,三、四级公路能够经受25年一遇的洪水威胁。
- 探索总结适合我国国情的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技术措施和组织实施方法。
主要任务
- 全面调查分析试点路段公路灾害的成因,科学拟定合理的防治措施。
- 加强日常养护管理,完善、修复各类排导设施,及时检修防洪设施。
- 清理、疏通桥涵的泄洪通道,增设必要的调治导流设施,增强公路桥涵构造物的抗洪能力。
二、技术指南与实施原则
交通部发布了《干线公路灾害防治试点工程技术指南》,旨在提高公路抗灾能力,指导干线公路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的实施。
技术指南
- 公路灾害防治工程是通过增设和完善公路的灾害防护设施为重点,对公路边坡、路基、桥梁构造物和排(防)水设施进行综合整治。
- 实施应按照安全、耐久、节约、和谐的原则,贯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方针。
实施原则
- 鼓励技术创新和采用经过论证的新技术、新材料和新工艺。
- 通过实施试点工程,提高试点路段的抗灾能力、通行能力和行车安全水平。
三、监测预警系统
交通部推进公路自然灾害监测预警,推广高速公路监测预警应用,增强风险源排查的深度和广度,提升动态化风险实时监测能力。
监测预警措施
- 灾害风险隐患排查
- 监测预警应用示范
- 行业管理督导
- 行业技术指导和跨行业数据共享、协同联动
四、应急演练与响应
为提升公路应急抢险能力,交通部组织开展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筑牢城市安全防线。
演练内容
- 预警及时:接到气象预警后,将预警信息传递至各级管理部门和一线人员。
- 叫应及时:全面排查公路灾害风险隐患,迅速组织抢险队伍和机械设备赶赴现场。
- 管控及时:应急抢险组对现场进行交通布控,设置警告区、阻拦区。
- 抢通及时:现场勘察组利用无人机勘察,技术人员初步判断滑坡原因和风险。
结论
交通部通过制定灾害防治工程试点工作方案、发布技术指南、推进监测预警系统建设以及开展应急演练等措施,不断筑牢干线灾害防线,保障公路安全畅通,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