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宁夏,地处中国西北内陆,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频发。为了守护家园安全,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构建了完善的地质灾害防范体系。本文将详细介绍宁夏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的策略和措施。
一、地质灾害隐患排查
宁夏自然资源厅对全区现有隐患点及地灾易发区、地震影响区进行全覆盖排查。一旦发现问题,将及时移交县(区),压实属地防治责任。2025年,宁夏已测得各隐患点上的专业监测设备良好,全区地质灾害总体平稳。
1. 排查流程
- 前期准备:制定排查方案,明确排查范围、时间、人员及设备等。
- 现场排查:分组对隐患点进行实地勘查,记录相关信息。
- 数据分析:对排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隐患等级。
- 报告编制:编制排查报告,提出防治建议。
2. 排查成果
截至2025年,宁夏共发现地质灾害隐患点1016处,其中银川市30处,石嘴山市41处,吴忠市64处,固原市734处,中卫市147处。
二、地质灾害监测预警
宁夏自然资源厅强化完善落实地质灾害等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全面落实“人防、技防、物防”三项措施。
1. 监测预警体系
- 人防:建立群测群防网络,发挥基层信息员作用。
- 技防:建设全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平台,接入气象数据专线,每月开展风险会商研判。
- 物防:储备应急调查、监测等装备,建设监测台站。
2. 监测预警成果
截至2025年,宁夏地灾隐患监测覆盖率达39.21%,大幅提升全区地质灾害风险预警预报能力。
三、地质灾害应急响应
宁夏自然资源厅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制定完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响应预案》《应急测绘保障预案》等重大灾害应急预案。
1. 应急响应流程
- 预警发布:及时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
- 应急响应: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应急队伍赶赴现场。
- 抢险救灾:开展抢险救灾工作,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灾后重建:组织灾后重建工作,恢复生产生活秩序。
2. 应急响应成果
2024年7月22日,宁夏泾源县遭遇极端强降雨,通过群防群治合力,成功避险,实现“零伤亡”。
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宁夏自然资源厅针对已查明的隐患点,采取综合治理、建设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指派应急处置专家驻守等一系列举措,构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体系。
1. 综合治理
- 搬迁避让:对威胁严重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实施搬迁避让。
- 治理工程:对难以搬迁避让的隐患点实施治理工程。
- 应急值守:落实应急值守制度,确保信息畅通。
2. 专业监测
- 监测点建设:建设地质灾害专业监测点,安装专业监测设备。
- 监测数据采集:实时采集监测数据,分析研判发展趋势。
- 监测成果应用:将监测成果应用于防灾减灾工作。
3. 应急处置
- 应急处置专家队伍:指派应急处置专家队伍分片包抓、长期驻守。
- 应急处置装备:储备应急调查、监测等装备,确保应急处置能力。
-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五、总结
宁夏在地质灾害防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持续努力。未来,宁夏将继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