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滑坡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尤其在山区地带,滑坡灾害频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本文将从地形地貌的角度,深入解析我国滑坡灾害频发的原因,并探讨防灾减灾的挑战与对策。
一、我国滑坡灾害频发的原因
1. 地形地貌因素
1.1 地形坡度大
我国山区面积广大,地形复杂,坡度较大的山区易发生滑坡。当坡度超过一定阈值时,地表水沿坡面流动,容易造成土体饱和,从而引发滑坡。
1.2 地形切割度强
地形切割度强的山区,山体破碎,易于产生滑坡。此外,切割度强的山区,地表水流动速度快,对土体的侵蚀作用强,也容易引发滑坡。
1.3 地形坡向
我国山区坡向以东南坡为主,东南坡降雨量大,地表水丰富,易造成土体饱和,引发滑坡。
2. 人类活动因素
2.1 乱砍滥伐
乱砍滥伐导致植被破坏,地表失去保护,容易引发滑坡。
2.2 建设活动
工程建设过程中,挖掘、填筑等人类活动会改变地形地貌,破坏土体稳定性,容易引发滑坡。
2.3 采矿业
采矿业活动对山体稳定性造成破坏,容易引发滑坡。
二、防灾减灾挑战
1. 监测预警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滑坡监测预警能力仍存在不足,难以实现对滑坡的实时监测和预警。
2. 防灾减灾技术有待提高
防灾减灾技术有待提高,如滑坡治理技术、预警技术等。
3. 公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
部分山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薄弱,对滑坡灾害的预防和应对能力不足。
三、防灾减灾对策
1. 加强监测预警
建立完善的滑坡监测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警能力。
2. 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
加强防灾减灾技术研究,提高滑坡治理、预警等技术水平。
3. 加强宣传教育
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4. 优化土地利用规划
合理规划山区土地利用,减少人类活动对山体稳定性的破坏。
四、案例分析
1. 四川省茂县滑坡灾害
2017年6月24日,四川省茂县发生特大滑坡灾害,造成数百人死亡。此次滑坡灾害的原因是:地形坡度大、切割度强,以及工程建设活动对山体稳定性的破坏。
2. 云南省巧家县滑坡灾害
2019年8月,云南省巧家县发生滑坡灾害,造成多人伤亡。此次滑坡灾害的原因是:地形坡度大、切割度强,以及采矿业活动对山体稳定性的破坏。
五、结论
我国滑坡灾害频发,原因是多方面的。为有效应对滑坡灾害,需要从地形地貌、人类活动等方面入手,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防灾减灾技术水平、加强宣传教育,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滑坡灾害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威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