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是一起特别重大的人员伤亡事件。本文将深入分析此次灾害的勘查报告,揭示背后的真相与挑战,以及调查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困难。
灾害背景
2024年5月1日凌晨,梅州至大埔高速公路东延线K11900~K11950路段发生塌方,导致23辆车掉落,造成52人死亡,30人受伤。此次灾害是由于长时间持续性降水与多种因素叠加耦合作用引起的。
调查过程
成立调查评估组
广东省成立了由省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任组长的调查评估组,邀请院士专家团队及公路工程、地质工程、岩土工程和气象水文等领域专家参与调查评估。
国家专家指导组
应急管理部、交通运输部、自然资源部成立国家专家指导组,全程指导广东开展调查评估工作。
调查方法
调查评估组通过现场勘查、调阅资料、问询谈话、调查取证、分析计算、专项试验、专家论证等方式,复盘灾害发生和应对过程。
灾害原因分析
天气因素
调查发现,灾害发生前,广东省出现多轮强降水过程,全省平均雨量破历史同期纪录。2024年4月,距灾害点约700米的梅林站月雨量为740.5毫米,为2021年1月有记录以来最大值;距灾害点约15.9公里的大埔站月雨量为628.2毫米,是历史同期(往年4月份)3.75倍,是往年汛期(4-9月)月平均雨量的3.34倍,突破1957年建站以来最大月雨量纪录。
地质因素
灾害点路段为倒三角形“沟谷地貌斜坡路堤,受长时间持续性降水影响,地下水持续累积、水位升高,暂态性地下水动静水压力、浮托力和渗透力持续增大,滑动推力不断积聚,长时间饱水造成路堤底部及基底软化,抗剪强度降低,最终引发路堤上部填土塌方。
人为因素
调查还发现参建单位和有关部门在履职方面存在问题,相关线索已移交纪委监委处理,违法违规问题交由有关部门依法查处。
挑战与挑战
现场勘查难度大
灾害现场位于山区,地形复杂,勘查难度较大。
资料收集困难
由于灾害发生时间较长,部分资料难以收集。
专家意见分歧
在调查过程中,部分专家意见存在分歧,需要进一步论证。
总结
梅大高速茶阳路段“5·1”塌方灾害的勘查报告揭示了灾害背后的真相与挑战。在今后的工作中,相关部门应加强风险管理,提高应对极端天气的能力,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