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南通,作为中国东部沿海的一个重要城市,近年来面临着极端灾害天气的挑战,如台风、暴雨、洪水等。这些灾害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带来威胁,也对城市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造成严重影响。本文将深入探讨南通如何应对这些挑战,揭秘其城市韧性建设之道。
极端灾害天气对南通的影响
南通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然而,极端灾害天气频发,对南通的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城市安全等方面产生了严重影响。
农业生产
极端灾害天气导致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给农民带来经济损失。以2019年台风“利奇马”为例,南通市约20万亩农作物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亿元。
交通运输
极端灾害天气导致道路、桥梁受损,影响交通运输。例如,2016年暴雨导致南通市区多条道路积水,严重影响市民出行。
城市安全
极端灾害天气对城市基础设施造成破坏,如防洪堤坝、排水设施等。2018年,南通市区遭受洪水侵袭,部分低洼地区居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
南通城市韧性建设策略
面对极端灾害天气的挑战,南通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城市韧性建设。
1. 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
南通市成立了防灾减灾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各部门职责,形成了“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工作机制。
2.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南通市加大了对防洪堤坝、排水设施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例如,2019年,南通市投资50亿元,建设了全长120公里的城市防洪圈。
3. 推进生态修复
南通市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程,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增强城市抵御灾害的能力。例如,在长江口围垦区建设生态湿地,提高区域防洪能力。
4. 加强科普宣传
南通市通过多种渠道开展防灾减灾科普宣传,提高市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例如,每年开展“防灾减灾日”活动,普及防灾减灾知识。
5. 推动科技创新
南通市积极推动科技创新,研发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提高城市抗灾能力。例如,研发新型排水系统,提高城市排水效率。
案例分析:南通市崇川区应对台风“利奇马”经验
2019年,台风“利奇马”登陆我国沿海地区,南通市崇川区受到严重影响。然而,在此次台风中,崇川区实现了零伤亡,受到了上级领导和市民的一致好评。
1. 事前准备
崇川区提前召开防灾减灾工作会议,制定详细的应急预案,组织各部门、各单位进行应急演练。
2. 快速响应
台风来临前,崇川区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关闭学校、幼儿园等公共场所,确保市民生命安全。
3. 科学救援
台风过后,崇川区迅速开展救援工作,组织专业队伍抢修受损设施,保障市民生活。
4. 恢复重建
崇川区积极开展灾后重建工作,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加快受损设施修复,确保市民生活恢复正常。
结论
南通市在应对极端灾害天气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建立健全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推进生态修复、加强科普宣传和推动科技创新等措施,提高了城市韧性。未来,南通市将继续加强城市韧性建设,为市民创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