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往往伴随着通信中断的困境,这对于救援行动的效率和安全构成了严峻挑战。本文将深入探讨灾害现场通信难题的破解之道,揭示保障通信背后的关键行动。
灾害现场通信的挑战
1. 环境因素
灾害现场往往存在复杂的地形、恶劣的气候条件,如高山峡谷、暴雨、地震等,这些因素都会对通信设施造成破坏,影响通信质量。
2. 设备限制
传统的通信设备在极端环境下可能无法正常工作,如无线通信设备、卫星通信设备等,难以建立持续稳定的通信链路。
3. 人员因素
救援人员需要在极端环境下翻山越岭,通信保障的“最后一公里”问题突出。
破解通信难题的关键行动
1. 通信仿真推演
通过通信仿真推演系统,基于现场实际环境和实战装备进行场景规划,通过装备建模、信道仿真、覆盖仿真等手段,科学分析演习现场通信环境,可视化呈现装备保障能力。
2. 空中通信中继
调派无人机携带应急通信平台,如翼龙无人机,构建应急战术互联网空中骨干节点,提高通信带宽和覆盖范围。
3. 技术革新
对机载公网基站进行技术革新,由移动单网通升级为移动、联通、电信全网通,同时新增机载Ka高通量卫通基站,提高通信效率和可靠性。
4. 协同作战
构建大小结合、高低协同的应急指挥通信空中保障体系,实现多部门、多单位的协同作战。
5. 地理要素分析
在高山峡谷复杂地形下,及时掌握地理环境、装备携带、高效架设等核心要素,是构建应急指挥通信网络的关键。
6. 天地一体
推动电信卫星广域监测与消防地面精准救援深度融合,形成“天眼地网”立体覆盖,实现灾情信息秒级互通与资源智能调度。
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些实际案例,展示了如何通过上述关键行动破解灾害现场通信难题:
案例一:金堂地震应急通信演练
在2024年11月30日金堂县发生的7.0级地震中,通过迅速启动响应、建立前方应急通信指挥体系、搭建通信网络等方式,实现了灾区与外界的有效通信。
案例二:黄山歙县防汛通信保障
在黄山市歙县防汛期间,通过徒步奔袭、携带卫星电话、无人机等方式,成功打通了失联村的通信桥梁。
结论
灾害现场通信难题的破解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通过通信仿真推演、空中通信中继、技术革新、协同作战、地理要素分析以及天地一体等措施,可以有效提高应急通信保障能力,为救援行动提供有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