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防灾减灾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青岛作为沿海城市,面临着地震、台风、洪水等多种自然灾害的威胁。在备战防灾关键期,青岛市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共筑安全防线,提高全市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为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青岛市在每年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开展一系列宣传活动。2025年5月12日至18日,青岛市开展了以“人人讲安全、个个会应急——排查身边灾害隐患”为主题的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
活动内容
- 救援场景展示区:模拟展示多种救援场景,如海上救援、防汛筑堤、森林灭火等,检验和提升救援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
- 装备展示区:展示救援直升机、飞行救生圈、机器狗等科技设备,直观呈现科技赋能应急救援的最新成果。
- 互动体验区:设置地震模拟车、高层楼宇逃生应急车、隐患排查VR眼镜等项目,让市民沉浸式学习防灾减灾知识与自救互救技能。
- 科普宣传区:设立宣传展板、悬挂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接受群众咨询等形式,普及常见灾害的避险技巧。
校园防灾减灾演练
青岛市各学校积极响应防灾减灾工作,定期开展防震减灾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的防灾减灾意识和应急避险能力。
演练内容
- 防震减灾安全知识教育:通过班会课、专题讲座等形式,向学生普及地震、火灾、洪水等灾害的应对方法。
- 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地震、火灾等紧急情况,组织师生进行应急疏散演练,提高师生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能力。
- 自救互救技能培训:教授师生自救互救技能,如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等,提高师生在灾害发生时的自救互救能力。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
社区是防灾减灾工作的基础,青岛市各社区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内容
- 安全隐患排查:定期对社区内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 应急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物资,如食品、水、帐篷等,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及时提供救援。
- 应急演练:定期组织社区居民进行应急演练,提高居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总结
备战防灾关键期,青岛市通过开展防灾减灾宣传周活动、校园防灾减灾演练和社区防灾减灾工作,共筑安全防线,提高全市人民的防灾减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在未来的工作中,青岛市将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工作,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