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深圳作为我国东南沿海的一座重要城市,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较高。面对这一严峻挑战,深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筑牢安全防线,保障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
地质灾害类型及分布
深圳市常见的地质灾害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面沉降等。这些灾害主要分布在以下区域:
- 西部沿海地区
- 龙华区中北部及光明新区南部
- 福田区北部
- 龙华区南部
- 龙岗区西部丘陵台地地区
- 龙岗区中东部及坪山区
- 大鹏新区
防治策略与措施
规划先行,构建全灾种治理新格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实施《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51”分级分类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服务于全灾种、大应急”目标。这为应对台风、暴雨、地震、核事故等复合灾害提供了空间保障。
法治护航,筑牢防灾减灾制度基石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以法治思维夯实防灾减灾根基,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深圳市防洪防风规定》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法律法规,实现了从灾前预防到灾后救助的全链条规范化管理。
标准创新,提升灾害防御管理效能
深圳市结合地方灾害特性和规律,创新灾害防御管理标准,提升灾害防御管理效能。例如,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16-2025年)》将全市划分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地质灾害中易发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地质灾害不易发区,为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加强监测预警,提高预警能力
深圳市不断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能力,提高预警准确性。例如,深圳市安泰数据监测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城市安全智慧监测预警系统,融合BIM、GIS、IOT、视频等感知技术,实现广域覆盖、精准预警、高效处置。
宣传教育,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
深圳市通过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知识宣传、举办防灾减灾演练等活动,提高公众防灾减灾意识。例如,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光明管理局协助开展光明区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业务培训,提高基层单位相关工作人员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业务水平。
应急处置,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深圳市建立健全地质灾害应急处置机制,确保在灾害发生时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处置。例如,深圳市盐田区应急管理局针对雷雨大风天气增多、土壤含水率高、发生地质灾害风险等级趋高的形势,加强汛期地灾风险管理。
结语
面对地质灾害的严峻挑战,深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筑牢安全防线。通过规划先行、法治护航、标准创新、加强监测预警、宣传教育、应急处置等多方面的努力,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然而,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重道远,仍需全社会共同努力,以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