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地处我国东南沿海,面临着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多种自然灾害的挑战。为了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与美好,深圳市政府及相关部门积极构建完善的灾害防范体系,以下将揭秘深圳城市灾害防范的关键点,并为您提供守护家园安全的攻略。
一、法治护航,筑牢防灾减灾制度基石
近年来,深圳市应急管理局以法治思维夯实防灾减灾根基,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气象灾害预警信号发布规定》、《深圳市地质灾害防治管理办法》、《深圳市防洪防风规定》等一系列自然灾害法律法规。2023年颁布的《深圳经济特区自然灾害防治条例》更是将台风、暴雨、地质灾害等多灾种防治纳入统一法治框架,实现了从灾前预防到灾后救助的全链条规范化管理。
二、规划先行,构建全灾种治理新格局
深圳市应急管理局联合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印发实施《深圳市应急疏散救援空间规划(2021—2035年)》,构建51”分级分类应急疏散救援空间体系,服务于全灾种、大应急”目标。该规划突出预防为主、有备无患”原则,为应对台风、暴雨、地震、核事故等复合灾害提供了空间保障,显著提升了深圳应对极端灾害和复合风险的能力和韧性。
三、标准创新,提升灾害防御管理效能
深圳市结合地方灾害特性和规律,实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建设重点工程,持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市已综合划定32处斜坡类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20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和3处地面沉降地质灾害重点防范区”,并提出防治要求及对策,明确各区和职能局的分工和责任。
四、强化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
深圳市政府要求全市各区和相关职能局要统筹落实地质灾害防治计划、立项、资金、实施等各项工作。进一步完善我市地质灾害调查评价体系、监测预警体系、综合治理体系和应急防治体系,提高我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管理水平。
五、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
深圳市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悬挂横幅、摆放展板、设立咨询台、发放宣传资料、填写问卷等形式,向辖区群众广泛普及森林火灾、地质灾害、海洋灾害、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防灾减灾相关知识。
六、应对极端天气的应急措施
面对极端天气,如暴雨、台风等,市民应密切关注官方发布的最新预警信息,做好以下防范措施:
- 遇到强降雨导致城市道路积水时,尽量不要外出,就近在室内避险,并注意收听收看气象预警信息。
- 短时降雨量很大,路面迅速积水后,存在坠入下水道、设备漏电的隐患。步行外出时要远离河道和地势低洼区域,绕道避开积水区域,切勿以身试险。
- 强降雨持续时,低洼地带低楼层的居民需要第一时间撤离。在统一撤离时,不要留恋财物。仅适量携带存折、银行卡、有效证件等小件贵重物品。
- 可在门口放置挡水板、沙袋等,防止积水漫进室内。一旦积水漫进室内,应及时切断电源,防止触电。在保障人身安全的情况下,要将地下车库和仓库等场所的物品转移到安全地带。
- 地下商场、地下车站遇到积水涌入时,工作人员应第一时间组织人员撤离,确保人员安全。
结语
深圳,这座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大都市,在面临自然灾害的挑战中,不断加强城市灾害防范体系建设,提升市民防灾减灾意识。让我们携手共度难关,共同守护这座城市的安宁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