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灾害或人为事故中,每一分钟都可能关乎生死。因此,了解并掌握灾害现场的黄金流程至关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灾害现场救援的各个环节,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一生死攸关的过程。
一、早期响应与指挥
1. 抢救黄金时间
灾害发生后,第一时间进行救援被称为“黄金时间”。通常,伤者在灾害发生后1小时内得到救治,存活率较高;而在10分钟内得到救治,则被称为“白金时间”,存活率更高。
2. 指挥体系的建立
灾害发生后,应迅速建立救援指挥体系。最先到达现场的医护人员(及急救车)应自动担负起早期医疗指挥的职责,尽快启动当地急救服务系统(EMSS)。
二、现场救援方案制定
1. 危重伤病员转运
(1)必须进行必要的现场处置后在转运。
(2)一般不采取“scoop and go”的原则,即使用铲式担架将伤病员铲起就走的做法。
(3)也不能过度强调现场处置,而过多的延长现场救治和转运的时间,延迟必须的早期专科手术或医院内的高级医疗救治。
2. 生命支持问题
(1)大多数学者认为应该对危重生病员现场进行必要的基本生命支持(BLS),即徒手心肺复苏、吸氧、止血、包扎、和严重骨折的临时外固定等非侵入性干预措施。
(2)对现场实施高级生命支持(ALS)即气管插管、静脉输液用药、休克裤使用等侵入性或操作复杂的治疗则多有疑义。
3. 途中救治
尽可能在伤员转运途中进行输液等医疗操作,必要时可停车进行抢救。
三、现场检查分类的方法
1. 五步检伤法
(1)气道检查(airway):首先判断呼吸道是否通畅,有否存在舌后坠、口咽通气管异物梗阻、或颜面部及下颌骨折等,并采取相应措施以保持气道通畅。
(2)呼吸情况(breathing):有否自主呼吸及每分钟呼吸的次数,呼吸深浅或胸廓起伏程度,双侧呼吸音的比较,以及伤员口唇颜色等。如疑呼吸停止、张力性气胸或连枷胸存在时,需立即给予相应的人工呼吸。
(3)循环情况(circulation):检查伤员脉搏、血压、皮肤颜色等,评估出血情况。
(4)神经系统状况(neurological status):评估伤员意识、肢体活动、语言表达等。
(5)其他:评估伤员是否有骨折、烧伤、中毒等情况。
四、救援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 安全第一
救援过程中,首先要确保救援人员自身安全,避免次生灾害。
2. 快速评估
对灾害现场进行快速评估,了解灾情和伤情,为救援工作提供依据。
3. 有效沟通
救援人员之间要保持有效沟通,确保救援工作有序进行。
4. 心理干预
对受灾群众进行心理干预,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
5. 节约资源
合理调配救援资源,确保救援工作高效进行。
总之,灾害现场的黄金流程是救援工作成功的关键。只有充分了解并掌握这一流程,才能在关键时刻挽救更多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