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皖北地区作为中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近年来面临着诸多自然灾害的挑战。干旱、高温、病虫害等问题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然而,在困境中,皖北农业人积极应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筑丰收防线。
一、旱情严峻,引江济淮工程保障水源
今年以来,皖北地区降雨较常年同期偏少,旱情严重。为保障农业生产用水,省引江济淮集团公司充分发挥重大工程应急功能和水源保障作用,启动调水预案。通过引江济淮工程,向淮河干流调水1.18亿立方米,有效缓解了淮河干流、西淝河沿线相关市、县(区)夏种抗旱及生产生活用水紧张的局面。
二、科学灌溉,高标准农田智能设施助力丰收
面对旱情,阜南县农业农村局依托高标准农田智能设施,组织农技人员下沉一线,指导种植大户、农户开展科学灌溉。柳沟镇新街村种粮大户温朝虎利用智能管网和高效喷灌设备,实现了错峰轮灌,既避免了用电负荷过大,又确保了麦田均匀受水。智能设施的运用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为夏粮稳产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三、病虫害防治,多措并举确保粮食安全
小麦赤霉病是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为有效防治病虫害,安徽省植保总站负责人表示,全省各级农业农村部门、植保机构完善防控机制,推广绿色模式,努力实现小麦赤霉病防治全覆盖。2025年,中央财政安排安徽省小麦“一喷三防”资金1.9亿元,省财政安排2亿元农作物重点病虫害防控资金,确保小麦产量、品质稳中有升。
四、玉米种植,选对抗逆品种规避风险
在全球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下,极端高温天气频发,对玉米种植带来巨大挑战。为规避风险,农户应选择抗逆能力强、表现稳定的玉米品种。迪卡653等经过市场长期验证、综合抗性突出的品种,成为农户种植玉米的首选。
五、结语
面对自然灾害的挑战,皖北农业人积极应对,通过引江济淮工程保障水源、科学灌溉、病虫害防治、选对抗逆品种等措施,共筑丰收防线。在今后的农业生产中,皖北农业将继续探索应对自然灾害的新方法,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