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灾害普查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旨在全面了解自然灾害风险隐患,为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将深入探讨灾害普查的深远意义,分析其在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灾害普查的背景与目的
背景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为全面掌握我国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开展第一次全国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工作。
目的阐述
灾害普查的主要目的包括:
- 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
- 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 为提高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重要基础性工作。
灾害普查的实施与成效
实施过程
- 住房和城乡建设系统承担全国房屋建筑和市政设施调查工作。
- 制定调查实施方案和技术导则,提供工作指引和技术依据。
- 协调多部门、统筹各层级,成立工作专班,集中办公强力推动。
- 部省市县多级联动,精准施策破题闯关,不断提升工作质效。
成效展示
- 共动员260余万干部和技术人员、志愿者,调查全国近6亿栋城乡房屋建筑和大量市政设施。
- 获取了宝贵的数据资料,为提升自然灾害防治能力提供重要支撑。
- 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国家安全。
灾害普查的深远意义
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 全面掌握自然灾害风险隐患情况,提前识别潜在的高风险区域。
- 为后续的防洪规划、资源调配和应急响应提供详实的数据支持。
- 有效降低洪水灾害带来的损失。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
- 及时妥善转移安置受灾群众,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住处、有干净饮水、有病能够及时医治。
- 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
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 为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布局和功能区划提供科学依据。
- 降低自然灾害对社会经济和人们生命财产所造成的损失。
- 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结语
灾害普查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系统工程,对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开展灾害普查工作,为建设更加安全、和谐、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