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体育新闻 > 正文

世界上最靠北的首都 从"靠山吃穷"到"靠山吃蜜":首都最大天然蜂场的小康密码

导语:密云“八山一水一田”,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走进密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面孔:——没想到,这片土地有着300多年前饲养中国蜜蜂的记录,甘龙也在这里驻足品尝“琥珀蜜”;——没想到,20世

密云“八山一水一田”,是首都重要的饮用水源基地。走进密云,一系列“意想不到”的面孔:

——没想到,这片土地有着300多年前饲养中国蜜蜂的记录,甘龙也在这里驻足品尝“琥珀蜜”;

——没想到,20世纪70年代初,农林省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养蜂生产交流会,密云县被评为全国养蜂先进县。在那次会议上,首次提出了生产蜂王浆和蜂花粉的方法;

——没想到,这里2000多名养蜂人一年生产蜂蜜、窝蜜、蜂王浆、蜂胶450多万公斤,是改革开放之初的7倍多。蜂产品年产值近1.2亿元,专职养蜂人年纯收入10多万元。有的养蜂人还开了定制的“房车”养蜂;

——没想到,蜜蜂在这里给农作物授粉,直接推动果蔬每年增产8亿多元,生态价值不断凸显;

——没想到,这里不仅建成了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还在全国率先推出了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养蜂扶贫“密云模式”已写入国家标准推广...

——没想到,作为助推首都精准扶贫的特色,“空中国生态产业”,北京1万农民通过从事养蜂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养蜂人最高年收入可达34万元...

新华社每日电讯报记者李斌、丁静、陈忠禹

天安门广场在东北90多公里处。密云水库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水库,也是北京的“大水箱”,是一幅烟波浩渺、鸟语花香的美丽画卷。水库周围,燕山山脉环绕的村庄里,到处都是鲜花和水果。很多人不知道,作为首都的生态保护区,这里常年养殖的11.5万只蜜蜂,造就了至少有300年养蜂历史的密云,北京最大的“天然蜂场”,也是“甜蜜之地”,集种业、养殖、深加工、授粉、旅游为一体的养蜂产业链,成为真正的富民产业。

在退耕还牧,因水源保护而制约其发展的背景下,这个“甜蜜事业”是如何变得越来越有趣的?当地人是如何找到“小康密码”,把“青山绿水”变成“金山银山”的?在“5·20”世界蜜蜂日前夕,记者带着一系列问题深入北京密云的乡镇进行调查。

▲拼版照片:上图为密云区蜜蜂世界公园的养蜂场,拍摄于2012年;下图是2020年4月15日密云区蜜蜂世界公园的养蜂场。

“以前靠山吃山,吃穷山,现在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五月是密云如诗绽放的季节。青翠的山坡上,名不见经传的花朵睁开了眼睛,连成一片,融入了大海。太阳越来越高,暖山中漫延着栾树和洋槐的花,有淡雅的,也有浓郁的,让人心旷神怡。

60岁的养蜂人杨琪早早上山。他的300箱蜜蜂正处于繁殖和采蜜的高峰期,需要照顾的事情很多。

在砖厂当农民的杨琦特别喜欢蜜蜂。从1986年开始养蜜蜂:“当时没有农药,病虫害也少,养蜜蜂更好,至少比养一只猪一只鸡好,干农活也不耽误。当时农村极其困难,粮食无法自给。每年,我都出去借吃的……”

“我记得当时去南方过渡,从11月份开始,我先去了皖南。火车装了600箱蜜蜂,在路上走了一个星期。第二年五月中旬回来,一路上跨省县,追蜂追蜜……”30多年来,为了追花期,杨琦奔波不休,因为蜂蜜价格不高,四处放蜂成本大,收入只够一家人勉强度日。2004年,他在去蜜蜂的路上遭遇车祸,右腿终身残疾,左手神经受损...

“那时候,我才44岁。除了养蜂,我什么也做不了。如果我不继续跑,我就是个失败者。”杨琦说自己身体有残疾,找朋友帮忙,雇人装卸,还在放蜂路上。直到2011年,之前收过他蜂蜜的京春养蜂专业合作社董事长王东升邀请他到密云养蜂,从此他的命运发生了变化。

如今,杨琪饲养了300多箱蜜蜂,一年挣20多万元。

停止奔跑是养蜂人梦寐以求的生活状态。密云为什么能阻止养蜂人?

密云位于燕山山脉与华北平原的交界地带,四季分明,三季花开。森林覆盖率高达73.63%,自古以来就是生产优质蜂蜜的地方。

这里有300多年前养蜂的记载,还有一个当地的故事,说甘龙去密云避暑,去品尝“琥珀蜜”。据说甘龙命名的“琥珀蜜”后来被称为“潮河白蜜”。据《密云县志》记载,“1921年密云县出产的潮河白蜜,已经非常有名,在北京永丰蜜蜡公司独家销售”。

独特的生态环境为密云养蜂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生产优质蜂蜜的传统代代相传。

20世纪50年代左右,密云养蜂人首次发现蜂胶的作用,开始收集蜂胶。20世纪50年代末,密云农村开始集体养蜂,养蜂技术和蜂产品质量逐渐出名。1973年,全国养蜂生产交流会在密云召开,来自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商务部的152人来密云商谈养蜂问题。会议向全国推广密云养蜂经验,首次提出生产蜂王浆和蜂花粉的方法。

《密云县志》记载:“1950年,蜜蜂800只,年产蜂蜜7000公斤。1959年,有3102只蜜蜂,生产了33000公斤蜂蜜。1960年,中国蜜蜂从泥桶蜂房转移到蜂箱,开始生产蜂王浆和蜂毒。到年底,蜜蜂已经成长到5139箱,生产70000公斤蜂蜜,55公斤蜂王浆和1121克蜂毒...1978年全县蜜蜂13766箱,产蜜56.9万公斤,是蜂蜜产量最高的一年。蜂胶的生产始于1982年……”

20世纪80年代,随着“生产承包到户、承包到户”的家庭经营制度的建立,集体所有的蜜蜂承包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养蜂人的积极性。密云养蜂规模逐渐扩大。

1985年,密云水库的功能由防洪灌溉转变为向首都供应生活用水,全县70%的面积划为水源保护区。为了保护“生命之水”,密云县于1987年提出“建设生态县”。2005年,密云被确定为“首都生态保护区”,水库保护水平不断提高,核心保护区耕地禁止放牧,大量村民搬迁。

"水库应该得到保护,农民应该吃饭."密云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蒋学富表示,密云人民一直在努力寻求发展之路。密云有“八山一水一田”,发展种植业没有优势。因为这个原因,历史上密云一直大力发展畜牧业,曾经占农业的近70%。但为了保护密云水库,整个地区大量畜牧业必须关停,转型迫在眉睫。

密云应该如何发展?怎样才能把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人们又一次发现了蜜蜂的价值——养蜂不占用耕地,不危害环境,产业链长。蜂蜜、蜂王浆、蜂花粉等产品可以带来直接收益,围绕蜜蜂养殖可以开发文化创意产品和旅游项目,蜜蜂授粉还可以促进作物增产和生态平衡。

六月是牡荆开花的季节。牡荆。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黄荆花。

"密云主要蜜源植物荆条分布于该地区,集中分布面积达37.2万亩."密云区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站长罗启华说。她是密云区为发展养蜂业专门介绍的“蜜蜂博士”。她带队调查发现,以密云区现有的生态环境为基础,蜜粉植物逐年种植,粮油植物30万亩,果树45万亩,野生蜜粉植物201种,可搭载蜜蜂16万多只。

“蜂蜜植物现在很好!以前靠山吃饭山穷,蜜蜂守不住。现在明白了,这座青山真的是金山银山。”杨琪说他现在对养蜂很有信心。2018年,在合作社的支持下,参与了词巢蜂蜜产品的研发,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有了科学的支撑,我们会走得更坚定。多年来,密云坚持把扶持蜂业发展作为重点产业,建设了国家级蜂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绿色无公害蜂产品生产基地、西部蜜蜂养殖基地和成熟蜂蜜生产基地...形成集蜂种产业、蜜蜂养殖、蜂产品深加工、蜜蜂授粉、蜜蜂养殖和蜜蜂旅游为一体的完整产业链。

今天,密云有2家蜂产品公司,25个蜂业专业合作组织,1906个合作会员,4000多名员工。密云生产的牡荆蜂蜜被原国家质检总局评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

“蜂业发展的立足点是让人民的日子越来越富裕。”密云区园林绿化局研究员童本说,密云的蜂蜜产量从20世纪30年代初的每年50万公斤和1990年的28.6万公斤跃升至每年300多万公斤。还生产巢蜜113万公斤,蜂王浆、蜂胶19万公斤;养蜂人数量从2004年的662人增长到2018年的2072人,年产值近1.2亿元,专职养蜂人年净收入超过10万元。

▲北京市密云区冯家峪镇溪口外村,农民采集崖蜜。新华社

“好几个政府都很重视养蜂,补贴政策稳定了十几年。”

密云区太史屯镇白龙潭山,风景秀丽,景色秀丽。相传有白龙长期生活在深潭,细雨广布,造福全民。从元朝到明清,经过数百年的建设,古建筑众多,香火鼎盛。白龙潭景区门口,一座院门深锁的建筑,原来是清朝皇帝的宫殿。当地人说,乾隆皇帝在去承德避暑山庄的路上,经常在皇宫里喝蜂蜜解渴。

距离皇宫不到500米,是密云区最大的养蜂合作社之一——北京京春养蜂专业合作社。

"精纯,精纯,就是要纯,纯天然的蜂蜜."京春养蜂专业合作社主席王东升说,所有的生产队都有集体养蜂,小家庭养蜂,后来给了两组父亲。“经过更多的蜜蜂,我父亲一次采了一百五十或六十磅蜂蜜。挑二十多里,走一条小路到镇上,卖给供销社,6毛钱一斤。”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蜂蜜不再是供销合作社的垄断品。王东升在1993年开始收集蜂蜜。“当时市场上的各种蜂蜜都是供销合作社的。我认识一个业务科长,然后我自己做的,就给他补给。我也吃了亏。有一次我赔了3万,收到一车假蜜……”

20多年前,密云山人酿造的蜂蜜,花香浓郁,味道甘甜。按照现在的标准,都是波美度42度以上的优质成熟蜂蜜。但市场上出现了掺入玉米糖浆的假蜂蜜,消费者难以辨别真假,追求廉价产品,导致蜂蜜价格连年下跌。

“好蜂蜜卖不出好价钱,必须换!”2004年11月,王东升和47个养蜂人一起成立了一个合作社。“当时开始有机认证,可以提高蜂蜜的单价。它还得到了一条生产线,并把它装满待售。”

2005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首次将蜂业纳入畜牧业产业体系。中国蜂产品协会随后发布了《全国蜂产品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密云区政府顺势而为,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引导,促进产业升级。

政策持续稳定-

近年来,密云出台了一系列养蜂政策,让农民受益。补贴养蜂人养蜂,建摇蜜作坊;政府出资聘请养蜂人“30分钟指导养蜂人”;创建蜜蜂医院治疗常见病…

值得一提的是,2014年6月,作为创新型保险,北京蜂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密云区正式试点。截至2019年底,该保险已在密云、昌平、怀柔、平谷、门头沟等区实施,累计参保蜜蜂17.56万只,参保养蜂人1873人,累计赔付群体21283个,累计赔付金额203.11万元,极大地调动了低收入家庭养蜂的积极性,有效解决了低收入家庭因极端天气无收成的后顾之忧。

“我接触的密云区最近几届政府都非常重视养蜂,补贴政策稳定了十几年。”北京市园林绿化局养蚕和蜜蜂管理站前站长刘金祖表示,政策的连续性对养蜂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增加投资-

“从2006年开始,密云补贴300元钱养一箱蜜蜂。近年来,补贴一直在增加。最高的时候,一箱中国蜜蜂补贴900元,西方蜜蜂补贴700元。”罗启华表示,这种补贴在国内也很少见。

据密云区园林绿化局介绍,通过对30多个项目的分级扶持,密云区在蜂业上投资近亿元。

逐步完善组织-

2008年,密云成立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致力于为合作社解决“麻烦”,提供“好点子”。2012年,当地园林绿化局蜂业管理站成立,蜂业进入规模化、规范化、现代化发展阶段。2015年将密云区建成北京西蜂繁育中心,每年可培育2000只高产蜂后,全部免费发放给养蜂人,推动全区良种蜂覆盖率达到90%。2018年,密云区成立了以分管区长为首的促进蜂业发展领导小组,推动各项任务的落实。2020年,密云区将成立蜂业优质发展工作小组,由负责发展蜂业的区领导担任组长,促进密云蜂业持续健康发展。

产业链越来越长-

2011年,京春养蜂专业合作社投资建设“蜜蜂世界”工业园,向社会开放蜜蜂科学教育资源,实现每年旅游收入200多万元。

在蜜蜂世界前,两只巨大的黄色蜜蜂“站”在两只10吨的蜂蜜桶上……目前,随着太史屯镇蜜蜂世界文化产业园和高陵镇冲绳达蜜蜂主题公园的建设,密云区的蜜蜂产业每年将接待5万多名游客。

在政策的推动下,京春专业养蜂合作社实现了快速发展:从最初的47户发展到800多户,形成了“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

“去年合作收益3200多万,未来发展无限。”王东升表示,合作社申报的“北京森林蜜蜂特色镇”已通过审核,成为中国首批50个国家森林城镇建设试点单位之一。

"“蜜蜂都是蜂蜜,‘让人想到纯蜂蜜,想到密云’. "

尽管疫情严重,密云的养蜂合作社和养蜂基地都在3月份恢复了生产。

4月底的一天,凌晨4点,35岁的“第二代蜜蜂”刘金良早早开始工作。他和父亲刘云中会把250多箱蜜蜂扛在蜂车上,拉到密云周边的其他地方采蜜。

“有了蜂车,转蜂不成问题。”刘金良说,2019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成为北京第一个定制养蜂“房车”的养蜂人。一辆大货车改装后,车厢的“顶格”装上了密密麻麻的架子,蜂箱可以放在架子上。开着车跑来跑去,省了装卸,可以留在车里,而不是在风中睡觉...

▲这是密云区养蜂人刘金良4月19日拍摄的放蜂车。新华社

新技术、新政策、新蓝图正成为密云吸引新一代养蜂人“回巢”的有效手段。

2012年,杨琦的儿子杨新宇退伍回家,在父亲的蜂场大力推进“改革”,引进多箱养蜂,发展巢蜜生产。

"我们这一代人思维更活跃,想尝试新事物。"杨新宇说,他还想扩大养蜂场的规模,学习国外先进技术,通过机械化养殖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密云养蜂人杨新宇向记者展示他的蜜蜂。新华社

2014年,王东升的儿子王惟一大学毕业后回国当“村官”。密云区打算安排他支持父亲的事业。现在是北京蜜蜂世界总经理。王惟一申请配套资金,开发了养蜂大数据平台,并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研究所智能农业技术研究室合作建设了蜂产品追溯系统,可以通过手机找到蜂蜜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疫情影响了今年蜂蜜的销售。我想成立一个在线销售团队,通过直播提高知名度。”王惟一说。

2015年,曾经做过矿业和商业的郭晓丽和朋友开车路过河北,在一棵柿子树的一个洞里发现了野生的中国蜜蜂。独特的蜂蜜味道引起了他强烈的兴趣,从此他走上了寻找和保护中国蜜蜂的道路。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34岁的郭晓丽在密云区冯家峪镇成立了北京宝玉玲养蜂专业合作社,动员农民养殖中国蜜蜂,专门每年只取一次天然成熟蜂蜜,在溪口外村百米高的悬崖上悬挂蜂箱生产悬崖蜂蜜。

“因为政府的支持,我花了4年时间完成了其他公司10年就能完成的路。”郭晓利说,加入合作社的农民人数已经从最初的21人增加到400多人。密云20年前濒临灭绝的中国蜜蜂种群已经恢复到一万多只,一年一度的悬崖蜂蜜切割节已成景象。未来,冯家峪镇还将建设“中国蜜蜂旅游园”。

“我对蜂业的未来发展有很多想法!”刘金良说,他回国创业的初衷是通过科技改变父辈养蜂人的生活状况。以后也想多箱培养,学习取浆不动虫的技术,提高蜂王浆的生产效率。

▲拼版照片:上图为90年代末拍摄的刘金良家的养蜂场;下图是2020年4月19日刘金良家的养蜂场。

2019年,北京市委书记蔡琦在《密云区蜂业报告》中提出“蜂旺蜜平”,进一步明确了密云区蜂业的发展方向。

“我们不仅要通过养蜂致富,还要让蜜蜂成为促进天人合一的‘月下老人’,成为密云生态保护区的标志。”蒋学福说,蜂业直接收入1.2亿元,在密云区农业总产值中并不高。下一步就是升级打造“中国高端天然成熟蜂蜜”。

技术升级——推广多箱养蜂,一箱等于前几箱,提高蜂蜜质量和产量。

标准升级——制定高于国家标准的密云地方标准,让密云区没有假蜜和劣质蜜。

品牌升级——打造密云区蜂产品认证印章,打造“密云蜂业”品牌。

“引进有特色的高端产品,靠质量,靠营销。”密云区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中心主任Bey Soo Khiang表示,通过线上营销和线下体验,密云将在品牌推广方面做出巨大努力。近日,密云区从全国征集到“密云蜂业”的logo,希望在全国范围内推出这个品牌。

“从‘标准化基地’到‘成熟蜂蜜基地’再到‘蜜蜂大队整合’,希望密云成为北京蜂业发展的窗口。”中国养蜂学会秘书长陈丽红说,密云的养蜂业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蜜蜂均匀填蜜”是指人们一想到纯蜂蜜就能想到密云。

蓬勃发展的蜂业在推动低收入家庭致富方面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发展养蜂业是消除贫困、实现全面小康的捷径。”刘金祖说,200只蜜蜂,只要养得好,一年赚8到10万是正常的。

2016年,蜜蜂产业开始在密云区广泛实施。2017年,扶贫养蜂“密云模式”写入国家标准。密云蜂蜜产业的不断发展,也带动了河北部分市县的贫困户参与养蜂扶贫...

“我们是水源,节约用水是重中之重。近年来,我们不被允许从事农业。我们在思考如何扶持一个行业,让普通人常年有固定收入。”冯家峪镇党委副书记郭嘉说,当地森林覆盖率高,养蜂最适合。此外,在该地区的财政和技术支持下,在合作社的推动下,养蜂人逐渐增加。

“我们免费向低收入家庭发放蜂箱、蜂机、蜂群,为技术人员安排一对一的培训和帮助,在受灾年份发放白糖等应急物资。”密云区大城子镇聂家峪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王海东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村里饲养了400多只意大利蜜蜂,自主品牌“大成聂家峪”已经上市销售。2018年,聂家峪村94户152名低收入人群全部致富。

“养蜂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今年是扶贫的最后一年。我们想通过建设大规模的蜂场,带动更多的低收入家庭脱贫致富。”童本说,大型蜂场由第三方管理,规范运作,收入分配给低收入家庭,也可以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如果我不做点出名的养蜂致富的事,我是不会走的。”王海东说,2020年1月,他作为聂家峪村第一书记的任期已经结束,但他仍然决定留下来,养蜂工作已经没有头了!

“干农活比以前轻松多了,赚钱也多了。从2018年开始,我也给合作社做技术指导,带动40多户一起养蜂,合作社每月给我2000块。”冯家屯镇村民张行今年50多岁,一家三口,两亩地。他靠种玉米和打零工一年挣一万多元。他五年前开始养蜂,从20组蜜蜂开始,不断扩大。这几年年收入最多达到13万,至少3万。“如果今年收入可以的话,我想修五间平房。”

▲4月19日,密云区冯家峪镇北子子村村民张兴全带着从北京宝玉玲养蜂专业合作社收集的蜂箱材料乘车回家。新华社

结束:

密云只是北京蜂业的一个缩影...

数字无聊,最有说服力——记者从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了解到,目前北京饲养的蜜蜂总数已达27.76万只,蜂蜜产量达到1000万公斤。全市有蜂业专业合作组织71个。蜂业基地61个,养蜂年总产值1.9亿元;蜂业企业37家,蜂产品加工总产值超过12亿元,出口创汇超过1800万美元。北京1万农民通过从事养蜂业走上了致富之路,养蜂人最高年收入可达34万元以上...

北京作为一个富裕的产业,近年来不断实施养蜂精准扶贫项目,在密云、平谷、门头沟等区建设了5个养蜂专业村,选择1000名低收入农户实施重点帮扶,免费发放5000只蜜蜂作为重点帮扶对象。群,2万多个新蜂箱,1万个蜂胶收藏者,3万多本科普读物...

“未来,北京蜂业将重点推进组织管理、市场营销、技术推广、质量安全、社会服务、蜂文化科学六大体系建设,使全市蜂业技术推广体系更加完善,产业富集体系更加发达,蜂文化体系更加繁荣,实现首都蜂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全面提升。”北京市园林绿化局负责人说。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tiyu/78869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马云赢在中国演讲 马云《赢在中国》励志演讲策略整理 下一篇: 情人节简笔画 3月14日,白色情人节主题简笔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