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体育新闻 > 正文

佟瑞欣 对话佟瑞欣:在《宝贝》中寻找一个生活的答案

导语:《宝贝》讲述70、80、90后三对夫妻的婚后生活,折射出不同人对婚姻和育儿的不同观念。佟瑞欣饰演的张嘉平在剧中遭遇事业瓶颈,小三逼宫,后代教育等诸多问题被冠以“中年危机代言人”的称号。传统男人张嘉平宝贝剧照:牛莉佟瑞欣争执>>>腾讯视频全

《宝贝》讲述70、80、90后三对夫妻的婚后生活,折射出不同人对婚姻和育儿的不同观念。佟瑞欣饰演的张嘉平在剧中遭遇事业瓶颈,小三逼宫,后代教育等诸多问题被冠以“中年危机代言人”的称号。

传统男人张嘉平

宝贝剧照:牛莉佟瑞欣争执

>>>腾讯视频全网独播未删节版《宝贝》,点击观看

作为备受瞩目的重磅大剧,电视剧《宝贝》已于5月14日晚19:30正式登陆东方、江苏、浙江、贵州四大卫视。这部由张萌、牛莉、雷佳音、张铎、佟瑞欣等人联袂打造的家庭轻喜剧,将目光对准婚姻和育儿话题,主要讲述70、80、90后三对夫妻的婚后生活,折射出不同年代人对于婚姻和育儿的不同观念。佟瑞欣饰演的张嘉平更在剧中遭遇事业瓶颈,小三逼宫,后代教育两难等诸多问题被冠以“中年危机代言人”的称号。而近日佟瑞欣深度访谈也让我们能有机会更进一步了解佟瑞欣心中的那个张嘉平。

寻找一个答案

佟瑞欣谈张嘉平:

张嘉平在剧中是一个特别矛盾的人,一方面他爱孩子爱家庭,兄弟有难就出手相助,凡事都处理的周全,但另一方面他又触及了婚姻的底线,与秘书发生了感情,深深伤害了妻子。有原则却特别拧巴,迷失在婚姻的延续和时光的磨蚀中,越陷越深还是迷途知返,张嘉平经历了一个迷糊而痛苦的过程。

这个戏表现了70后 80后90 后三个时代出生的人,我演的是70后出生的张嘉平,他之前在美国读书然后工作,因为太太说希望自己的孩子有个母语环境,外加父母因为健康问题希望自己回到祖国,所以回来了。从这个角度已经能看出张嘉平是一个愿意为老人为家庭付出的人,他甚至可以为家庭放弃在美国升职的高薪机会,已然把家庭放在第一位。

张嘉平一直在思索人生怎么是对的,怎么能对家庭负责任,他有台词“如果能跟自己所爱的人生活在自己喜欢的城市做着自己最喜欢的工作,还有什么比这更好的?其他东西可有可无”。他要的是很精神层面的东西,有各种问题想解读,想弄明白了。这就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身上充满了纠结,其实到最后,很多问题都解决不了。张嘉平身上有很多特质是我喜欢的,他在替我表达着一种观点。他觉得为家庭付出了很多,想为他自己做些什么,所以他觉得可能和Julia结合是他为自己做的事。但他并不认为自己做的一定是对的,他其实一直在思索,但他所做的事情也给他生活埋下了很多不幸的东西。他想认真生活,但却又越走越远。

《宝贝》没有过多的着墨于经济上的生活压力,更多的时候是在关注现代社会中很多人对于追求的迷茫感,国人长期以来都以“做对的事”为人生信条,可是当评判对错的标准渐渐有了争议时,情感的天平就开始摇摆。如果给予人们这个答案,那么举棋不定瞻前顾后的姿态就会瞬间消失,关键就在这个答案,迟迟找不到。

张嘉平和冯莹是剧里三对夫妻中唯一整日为如何教育孩子而操心的一对,不走运的事张嘉平和冯莹在这件事上还充满分歧,冯莹扮演了一个严母的角色,张嘉平则倾向于宠孩子,两人为教育偶得数度争吵,其实各有道理,有时候旁观者也为他们心急。

刻意还是随意?

佟瑞欣谈教育理念:

张嘉平的教育理念其实挺简单的,就是孩子不热爱就不去学,他对孩子是很宽松的状态。作为偶得的父亲,他和冯盈在教育孩子上是有冲突的,冯盈是认为“学海无涯苦作舟”,所有的兴趣都要经过痛苦的磨练才能成为像样的东西。她拿朗朗做例子,每天弹琴要弹十个小时才能成为钢琴家。然而张嘉平恰恰相反,他不喜欢“学海无涯苦作舟”或者“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说法,他认为孩子不想学是因为还没有到学的时候,大人强加给孩子的行为是剥夺了童年本应有的快乐。童年应该过童年的生活,我们给予孩子的往往是我们大人想给的。张嘉平有句台词特别有意思“你不能让孩子一开始就厌世了”,就是说孩子还在童年的时就已经对学习,对人生反感了,这样很可怕。

我本人和张嘉平在教育孩子上是相同的,就像我自己的孩子也是在学钢琴,所以戏里对偶得学钢琴的戏都特有感受。我跟我女儿说爸爸让你学是让钢琴成为你的兴趣,我不要求有天你成为钢琴家,弹钢琴成为你的职业。每个孩子都应该发挥他自己的特质,如果大家都一样了,这就是灾难了。作为我个人来说,我跟我妻子达成了很好的默契,我们会跟女儿说你会二三十首钢琴曲,爸爸妈妈就很满意了。包括我女儿读书,就让她晚上了一年,我希望给她一个快乐的童年,这个童年比你的学习,比你的成绩重要太多了,所以我在这件事上也是站在张嘉平的立场上,任其发展吧。

童年经历决定了未来人生的目标,张嘉平在国外读书时感受到了国外成长环境对孩子施加的影响,美国人有个说法,“孩子还没有到学的时候,那是因为他还没有到开始学的时候,等他要开始学的时候你就可以给他去学了”,这就是美国人的思维方式。另外,张嘉平人物觉得自己从小吃了那么多苦就是为了让孩子过一个相对幸福的生活,不然辛苦的一切就没有意义了。

其实每个人站在自己的观点上都能说出一堆道理,因此很多事情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冯盈也许就是对的,中国人传统的观念就是吃苦之后方能感受到人生的快乐。可是张嘉平注重的是人生的过程,而不是结果。

70后的夫妻一直想要再生个女儿,要第二胎是为了偶得可以不那么孤独的长大,坚持要女儿则是冯莹的私心,不过扮演张嘉平的佟瑞欣就有一个女儿,应该很能理解家中有个乖巧女儿的好。

张嘉平谈二胎:

不论生活里还是戏里,我们的计划生育导致了我们的孩子是非常孤单的,这在人性上是极大的不平衡。所有的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快乐,希望未来有一个伴,有一个相互关心的人,因为社会已经越来越分化。我想冯盈就是这 么想的,戏里张嘉平其实他只是迎合冯盈,他有句台词是“人生不要太刻意了”,整天都为了二胎这件事,那就真的是很残酷。所以张嘉平认为不要太执着,该有的时候就有,没有的时候就没有。可是对冯盈来说好像不是这样的,她都拼了命了。多一个孩子当然好是好事,这是毫无疑问的。越多越好,现在孩子太孤单了。

孩子孤独,父母何尝不是,独生子女的时代也同时创造了“空巢家庭”,当唯一的子女在外打拼,留守在家的父母们就算给予再多的理解也还是希望有孩子陪伴在身边,天伦之乐一直是国人强调的晚年幸福。

婚外情始终是个让人觉得生活很灰暗的字眼,《宝贝》是部轻喜剧,之所以不撇去这个话题则是六六一贯风格的体现,婚姻问题的出现的确让人痛心,但是避而不谈显然是消极的做法,从不同的角度剖析展示也许会给人们更多思考的空间,从而去直面并解决这个问题。

婚姻灾难

佟瑞欣谈婚外情:

Julia可能是延续了张嘉平和冯盈恋爱时候的那个年轻冯盈的角色,她是冯盈的B角。冯盈因为结婚了,家庭生活,角色转变之后,变成了家庭导师。那个时候恋爱时候女朋友的感觉就失去了,张嘉平在家庭中失恋了。因为当初喜欢那个女孩的时候是在恋爱的时候喜欢的,在进入实际生活后还喜欢保持那个东西,但那个东西一定是永远不会再回来,然后他在Julia身上找到了。Julia是情人,情人总是把最美好的一面给你,生活琐碎的事情没有了,而冯盈把所有的东西献给了家庭,顾不上这个。当张嘉平端汤把桌子弄坏的时候,冯盈就指责他,她去摸桌子,那时张嘉平就有句话,他说“你对这桌子比对我还好,你什么时候能摸摸我的脸像摸桌子一样”。

生活里确实女人转换角色就是这样的了,她忽视了,她觉得一切都是为了家庭,但这个时候男人还是像个孩子一样,他有时候比女人更像个儿童。他永远希望女人能爱护他,承认他,就算再成功的男人也希望感受到他成功的东西。有时候夫妻之间顾不上了,所以Julia就是取代了这个角色。如果这个女人永远爱桌子比爱老公还要多的话,男人肯定是要走的,冯盈后来就转变了,有次同样的事情发生,冯盈就说没事桌子可以再换张。那我相信张嘉平就不会再走了。但是不能说责任全在女人,婚姻最后就是要互相尊重,不要忘了这点,还需要保持一点以前美好的东西,婚姻才能更棒,更好,更能像我们当初想的一样。只有这样,第三者才能很难插入进来。

婚外情的存在当然是有理由的。以张嘉平这个角度来说,他希望做个正面人物,特别不想违背家庭,违背自己人生理想的东西。我在戏里和生活里都在寻找一个答案:什么样的人生是正确的?家庭和婚姻怎么样是最棒的,怎么让周围的人认为是理想的状态。就像我刚才说的,没有评判。一般来说婚外情肯定是不对,但它的确给予了在婚姻中消失了的东西?张嘉平很明确的说过“我肯定得回来,那个是我的家啊”,虽然妻子不再是当初的恋人,但她始终是他的亲人。婚外情永远不会占据他生活的主要方面。

拍完这部戏,演员们和观众一样都对婚姻问题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当剧情渐入,每个处于或者即将处于婚姻状态的人都希望借助这些情况的举例展示来好好规避将来的风险。婚姻是一段长久的亲密关系,如果我们越来越没有信心和耐心,不仅对家庭,对于这个社会来说都是灾难。

可能是因为在众演员里佟瑞欣的生活阅历更加深厚,他在很多问题上的解读会没有那么苛刻,态度一直非常宽松,可能在经历了人生多个阶段之后人们都会把更多的东西放下。年轻人喜欢纯粹的感觉,但是当过了执着的年纪,迂回进攻或者说曲线救国也许更容易达成一种平衡,算是中年人的灵巧。

与佟瑞欣的对话:

问:您怎么看70后 80后和 90后这三代人?

佟瑞欣:我觉得这就是个符号。当然不同时代的人的生活习惯还是不同的,有种说法是“70后疯狂工作,80后剧烈加班,90后不想上班”,他们的人生观有很大的差别,70后有传统的东西在束缚,90后就比较放得开。我觉得不同年代决定了不同年代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人,势必都要碰到人所要面对的事情,只是处理事情的方式不同,所以我觉得分与不分,意义不大。

问:您是怎么看待婚姻和家庭的?

佟瑞欣:我对婚姻的理解很简单,你要想有个特别好的婚姻,两个人就要准备为对方付出,要想着付出,就会幸福,所以婚姻就是付出。家庭就要维系,家庭没有那么多浪漫的事,琐碎占了大部分。在家庭中可以不断设置目标,这样家庭就会充满乐趣,不然每天遇到一样的事,就会遇到婚姻疲惫感。

问:对这部戏有什么看法?

佟瑞欣:《宝贝》是部一直想解读人生问题的戏,但是过程中没有找到答案。因为每个人的人生观决定了人生的答案,这部戏不能直接告诉你答案是什么,但是可以跟你一起去分析去生活,事实上,生活也是这样,它试图去告诉你人生是什么样的,但是始终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

《宝贝》那些事

佟瑞欣:回忆都是美好的

人没结婚生子前想事做事,大多时候都是以自身为出发点,有了孩子就不一样了。以往拍戏只想选个好剧本,现在想的顺序变了:第一最好在家门口拍,可以天天见到宝贝孩子;第二能碰到好的合作伙伴,天天见着不烦;然后能有个好剧本把我这等懒人托一托。这次拍《宝贝》运气不错,好事都让我撞上了。

第一在上海拍,出工晚有时还能早晨送送女儿上学,收工早赶上了也能接爱女放学。第二我百分之八十的戏都是和戏中的太太、大美女牛莉和饰演儿子偶得的聪明小思晨合作,拍戏经常拍到笑场那是常有的事。第三过了个生日。生日那天接到通告,醒目的大字写着:“祝佟老师生日快乐!”把我气的呀,明知我过生日还下通告,还写上:晚上剧组还订了一漂亮大蛋糕。还有戏中儿子送的平安符,牛丽的冰激淋,虽说拍到半夜,可一晚上都是甜的,有点一家子的意思!通告那几个字让我很温暖:蛋糕的颜色+样式+口味+时间都对,这大概都是那个斯文的监制孙昊所为,谢谢他的细心。

当然最开心的是借大作家六六的嘴骂了几句强迫孩子死读书的呆板教育制度,而戏中和生活中对于孩子该如何学习的态度,《宝贝》中的张嘉平和现实中的佟瑞欣心想的、嘴上说的都是一致的。想给童年的孩子应有的童年快乐!“孩子现在不想学,那就说明还没到学得时候。”当我们强迫孩子学一个他不喜欢的东西时,很有可能就抹杀了孩子另外的天赋。每个孩子都弹钢琴,那谁听钢琴呢?我曾跟我女儿小雨讲:你就是那听琴的。

这次拍六六的《宝贝》,在诸多方面都有认同感,她的剧本是一个想和人们一起品味人该怎么应面对生活、爱情、家庭、教育,当然也有六六用墨颇多的婚外情。人活着要有态度,态度决定行为,态度决定结果。因为诸多同感,演起来就不累。

我在艺术上是个不追求刻意但也不随意的人,刻意会太雕琢,随意会同流合污。在生活中也可以追求平庸、平凡,这样的活法幸福感会更强!当然也碰到过不平凡的事。这次拍《宝贝》我有若干美国的戏,以为在上海拍拍就完事,除了一些室内的戏在上海拍了,还有一两场在美国纽约马路上购物接电话的戏。没料到制片方还真决定为这点戏去美国拍。记得在美国《宝贝》杀青关机饭上我问过制作人,为这点戏是怎么想的?制作人吕超讲:我不是有钱没处花了,我是为了那万分之一千分之一在乎这些细节的人拍的!看来刻意也不都是坏事。

幸福感多的人是因为善于留下美好的忘却不美好的,所以谢谢《宝贝》剧组,你们给我留在脑子里的就剩美好了!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tiyu/939858.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陈瑶八卦 陈瑶为什么不火 陈瑶资源差是真的吗 下一篇: 董子健个人资料 董子健个人资料背景 怎么看上孙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