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澎娱新闻网 > 经济观察 > 正文

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 建行史上最大贷款风险:中江集团破产重整案

导语:一位熟悉建行的资深人士对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案进行了定性:“这是建行历史上最大的风险事故。”浙江和上海的很多银行深陷泥潭,其中浙江建设银行受影响最大,仅建行的贷款规模就接近30亿元。中江集团位于杭州的子公司建德市。

一位熟悉建行的资深人士对浙江中江控股有限公司破产重组案进行了定性:“这是建行历史上最大的风险事故。”浙江和上海的很多银行深陷泥潭,其中浙江建设银行受影响最大,仅建行的贷款规模就接近30亿元。

中江集团位于杭州的子公司建德市。它介绍自己是一个综合和多元化的控股集团,集投资,技术,制造,贸易,旅游和服务。直接控股或间接控股的公司很多,俗称“中江系”。

中江集团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将于7月复会。经过一个多月的会议暂停和债务审查,中江集团的债务总额最终将得到确认。多位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初步统计显示,“中江体系”债务规模近80亿元,为杭州之最。银行贷款50亿左右,建行占大头。

债权人会议于5月底在杭州召开。一位债权人代表介绍,中江集团债权人约68人,中江集团子公司杭州友邦香料有限公司债权人约241人。

此前中江集团破产重组的想法已经确定,杭州市政府围绕此案成立了多个风险处置小组。6月14日,杭州市政府首次发布消息,于忠江因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被拘留。接近于忠强的人士透露,他早在三个月前就已经被警方控制。

在被拘留之前,于忠强被警方控制,住在杭州西湖边的温德姆酒店。这家目前属于“中江部”的准五星级酒店,已经被债权人杭州财凯投资集团公司接管。据熟悉俞中江业务往来的人士透露,温德姆酒店是“投资失败,噩梦开始的地方”。

财新记者获悉,此案已引起建行总行的关注。事故发生以来,建行总行先后派出三、四轮工作组赴浙江调查“中江系统”贷款情况,工作组来自营业部、风险管理部、纪检监察部等。

然后,2011年3月,从建行陕西分行行长调任浙江分行行长仅一年的崔滨州离职。建行三家支行与“中江”贷款相关的行长也将等到本月正式办理意见。

几轮调查

一位接近浙江建设银行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在“中江系列”债务中,规模最大的是浙江建设银行和浙江中行,分别近30亿元和10亿元,浙江工行也有超过1.5亿元的贷款余额。

不仅仅是浙江,财新记者了解到,上海至少涉及两家商业银行,其中一家是花旗银行,贷款余额数千万元。

“这么大规模的事件,建行历史上从来没有见过,涉及的人也很多,所以建行很紧张。”一位知情人士表示。

“事件发生后,多位高层官员先后来过,张建国主席也亲自来过,全行也开展了两次重大调查。一是防止民间借贷风险向银行系统扩散,防止员工参与民间借贷风险调查;二是查处民营企业隐患。”前述接近当地建行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据此人介绍,建行浙江分行负责管理。崔滨州调到浙江不久,但没有融入当地分公司。当地员工士气低落,生意每况愈下。知道中江的资金链已经出了问题,还坚持贷款给中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另一位接近建行的人士有不同意见。在他看来,崔滨州到浙江后,并没有完全了解情况,不适应江浙“和风细雨”的风格。将杭州地区支行从14个简单撤并为7个的举措树敌颇多。另外,他给建行浙江带来了一些考核指标,让员工很不舒服。但建行浙江分行前几年的业绩一直很高,下滑是可以理解的。

据接近浙江建设银行的人士透露,除分行级崔滨州外,建德支行行长张建标最开始被撤职,宝石支行行长赵三军也被撤职。

建行两名员工告诉财新记者,赵三君去年12月31日被免职,忍不住哭了,说是代理业务发展,没有任何私利。张建标和赵三君目前是中江案收贷组副组长。

在浙江建设银行的工作人员层面,这个案子大概涉及四五十人。

奇怪的贷款

“建行贷款给中江集团的诀窍在于时机。为什么钱紧了还贷款?”接近浙江建设银行的人问。

截至2011年底,不含存汇票、保函、国内保理业务,建行对“中江企业”的贷款余额约为22亿元,其中建行建德支行约为9亿至10亿元,陶丘支行约为10亿元,宝石支行约为2.5亿元,另一个营业部已委托贷款5000万元。这只是第一个统计,建行内部人士有一句话:后续调查,中江公司各公司相关的各种形式的贷款总额为30亿元。其中一些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是于中江,经办行很清楚。

“技术上来说,这些企业不是于中江的,但是贷款都是于中江经营的。”建行一位知情人士表示,至少有一两家企业没有纳入建行集团授信额度。

截至2010年底,建行对中江支行的贷款余额为10亿元。到2011年,银行业已经注意到“中江系统”摇摇欲坠,但建行对“中江系统”的贷款增加了一倍多。

由于情况不断恶化,情况不佳的交通银行于2011年6月从中江部收回了最后一笔1亿多人民币的贷款,但建行跟进接手。更离奇的是,3个月后,2011年9月,建行还为“中江部”发行了价值3亿元的信托理财产品。

“这个产品没有得到一分钱的利息。当年12月份,很明显利息没还。”他说。

二是贷款的操作方法。两名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于忠强的问题不仅在于非法存款,还涉嫌骗贷。

两名与建行关系密切的人士透露,俞中江曾私下刻下建行建德分行的公章。

“我从事业开始就没见过这么多假的东西。”一位接近建行的人士评论称,“金额是建行历史最高的。”

财新网记者了解到,俞中江骗取贷款的方式包括重复抵押和使用假房产证作为抵押,比如三张抵押权证对应同一份房产。接近浙江建设银行的人士表示,该行的核查工作存在一些疏漏,工农共建的三大行并不知情。另外,俞中江曾经从建德开出过真正的土地证,但相应的地块并不存在。

“很难想象这样的企业资产小,还能发放巨额贷款。建行三家分行都在给它贷款,这似乎不是个别违规造成的。俞中江涉嫌非法存放是最轻的犯罪,但银行往往不愿看到内部员工涉嫌犯罪问题。”一位银行家指出。

道德风险

财新记者获悉,根据建行贷款审批分离的原则,企业获得贷款,首先需要分行账户经理申报,然后经分行风险主管批准后上报分行。分支机构的五个独立审批人批准后才能发放。

“也就是说,总支部主席帮不了你。如果只有贷款岗位的人违规,审批环节可能根本不审批。中间可能有人在协调,会在一些规定上做出让步。”接近浙江建设银行的人士表示。

中江案后,浙江建设银行重大贷款审批权转移到总行。

浙江银行界两人和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财新记者,本案中不缺乏银行内部人员充当基金经纪人的可能性。

财新记者初步了解到,宝石支行的主要责任是为一笔委托贷款违规出具担保。总额为1亿元的委托贷款来自浙江省一家名为中新李和的担保公司。在中新李和对理解“中江体系”犹豫不决的时候,宝石支行也为此出具了保函。这笔委托贷款的未偿余额约为5000万元。

财新记者联系了中新李和,但截至发稿时,对方并未回复采访请求。

此外,2011年,北门美母公司杭州北门美集团有限公司也与中江部发生了1亿元人民币的资金往来。一位与北门美关系密切的人士向财新记者透露,贷款是“以贸易融资的形式运作的”,即银行向北门美授信1亿元,北门美集团与中江部下属的香料企业签订贸易合同,交付后无钱支付。

为什么在“中江体系”危机临近之际,北门美集团愿意进行这样的贷款?此人答道:“北门妹并不真正了解中江。如果没有银行安排,北美绝对不会做。”

他强调,债权已经带息转让,北门美集团没有风险敞口。

然而,当财新记者问及“中江体系”危机全面爆发后,为何还有人愿意接手时,此人保持沉默。

一位银行从业人员分析,对于赊销下的保理业务,银行一般不验货,而是通过检查增值税发票来增加欺诈成本。这种安排不能占用贷款人自有资金,只能占用其授信额度。不像委托贷款,本质还是从银行获得融资。

财新记者从另一个渠道得到消息,建行在安排向北门美集团借款、接管另一家企业的过程中起到了引导者的作用。

俞中江最有价值的资产是温德姆酒店,已被杭州国有企业杭州财凯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接管。据接近于中江的消息人士透露,于中江对酒店的估值为42亿元,杭州财凯只估值22亿元,市政府估值超过30亿元。与机场等其他资产相比,“中江系统”缺口超过十亿元。

温德姆噩梦

于中江这十年发家,这五六年爆发。他曾经是建德市的出租车司机,后来成立了建德市新安江中江汽车租赁服务社,拿到了第一桶金。后来,他成立了杭州友邦香精香料有限公司..

“友邦工厂在赚钱。2007年至2008年,年利润约2000万元。”一位曾与“中江系”企业有业务往来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但是俞忠强很赌,想进房地产."

在投资房地产之前,俞中江曾在建德市投巨资兴建千岛湖综合机场。据此前媒体报道,他拥有该项目约70%的股权,但机场建成后,并没有预期的那么成功。

2008年,中江控股接手杭州金星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同时在建德推出一系列房地产项目。于中江因为金星的房产价格比较低,赚了几个亿。

但由于预付款监管的漏洞,本应关闭的金星地产资金流入中江系统资金链,随之断裂。中江案后,金星地产于4月申请破产清算,但项目尚未完成。西城时代家园三期数百购房者只能寄希望于余杭区政府完成建设。

但很多人认为温德姆酒店是克服“中江体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于中江接手之前,温德姆酒店有几项未完成的业务。2008年到2010年,于忠强逐渐进入了温德姆项目,花费了不少。

“2008年他说他要当温德姆,但是看了计划书,我觉得我做不到。他接手了一部分产权,把公寓的产权逐步巩固成五星级酒店还是挺难的。他没有经营酒店的经验。”前面提到的人说。

前述接近于中江的人士表示,由于收购温德姆时“中江部”自有资金不足,于中江向社会筹集了大量资金,后期甚至直接向公司员工借钱,单利息就高达数亿元。

“接手温德姆的酒店价格很高,而且已经是几手转余忠强的未完大楼,每一手都超重。为了接这个盘,他几乎全部借钱,利息已经很可怕了。”前述接近于忠强的人说。

“这件事很大程度上与当地一些企业偏离主业,摊大摊小,盲目投资房地产有关。在宏观调控背景下,银行收紧货币政策,企业资金链出现问题。他们不得不求助于私人融资。结果高利贷深陷泥潭,最后资金链断裂,出现了问题。”一位接近当地建行的人士告诉财新记者。

免责申明:以上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代表澎娱新闻网_最近新闻热点大事件_今日热点新闻_每日娱乐新闻立场!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或内容不符,请联系我们处理,谢谢合作!
当前文章地址:https://www.pengyushicai.com/jingji/632134.html 感谢你把文章分享给有需要的朋友!
上一篇:张金如 中行200万存单离奇变借贷 经手行长被停职 下一篇: 海航劫机 海航重奖劫机事件立功者 每人现金百万加一套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