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冻融期地质灾害是指在春季气温回升期间,由于冻土融化、土壤水分增加等因素导致的地质灾害。这类灾害在黄土高原等地区尤为常见,如山西、陕西等地。了解冻融期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防范方法,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冻融期地质灾害的特征
发生机理
冻融期地质灾害的发生与黄土高原地区的特殊地质条件有关。黄土覆盖厚,具有大孔隙、垂直节理裂隙发育,遇水湿陷性强。封冻期间,裂隙渗水冻结,随着入春,气温回升,土体封冻消融,裂隙冰冻融化,地表冰雪消融水与孔隙渗水进一步入渗。黄土斜坡或边坡在反复冻融作用后,导致土体结构出现微裂缝以及较大的空隙,土体的渗透性不断增大,内摩擦角和粘聚力逐步降低,黄土力学强度急剧下降,极易诱发崩塌滑坡地质灾害。
特征
- 隐蔽性、突发性:冻融期地质灾害往往无明显的诱发因素,而是随着气候的回暖突然发生,隐蔽性、突发性极强,一般发生在凌晨或半夜,因此造成的损失较大。
- 突发性、复杂性:灾害发生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多次滑坡、崩塌等,具有复杂性。
如何识别冻融期地质灾害
崩塌
- 前兆:
- 崩塌体的前缘有掉块、坠落或流土现象;
- 崩塌体的顶部出现新的裂缝,有时可嗅到异常气味;
- 偶尔有岩石撕裂、摩擦、错裂声;
- 出现热气、氡气、地下水异常;
- 动物出现异常现象等。
- 识别方法:
- 定期巡查,关注崩塌体周边环境变化;
- 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进行监测。
滑坡
- 前兆:
- 滑坡前缘地段出现横向和纵向放射性裂缝,前缘土体出现隆起(地鼓)现象;
- 滑坡前缘有房屋时,木结构房屋发吱吱”声音,房屋墙体出现裂缝斜歪,砖窑边有响声,土窑出现掉土和裂缝等;
- 滑坡后缘裂缝急剧加长加宽,新裂缝不断发生;
- 滑带岩土体因摩擦错动而发出声响,并从裂缝中冒出热气或冷风;
- 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出现泉水(井水)突然干枯、井(孔)水位突变等异常现象;
- 动物惊恐异常。
- 识别方法:
- 加强对滑坡区域的监测,关注地表变形、裂缝发展等;
- 利用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进行监测。
如何防范冻融期地质灾害
监测预警
- 加强监测:利用地面监测、遥感技术、无人机等手段,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
- 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做好防范措施。
防灾减灾
- 搬迁避让:对位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居民进行搬迁避让,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 工程治理:对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降低灾害风险。
- 宣传教育:加强防灾减灾知识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应急处置
- 应急预案: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明确应急处置流程和责任分工。
- 救援队伍:组建专业的救援队伍,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 物资储备: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物资,确保应急处置需要。
结语
冻融期地质灾害的识别与防范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只有加强监测预警、防灾减灾、应急处置等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