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甘肃省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交汇地带,地质构造复杂,地貌类型多样,地震频发,暴雨集中,加之人类工程活动频繁,具有极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地质条件。因此,如何有效防患未然,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地质灾害现状分析
甘肃省地质灾害易发区面积广、已知隐患数量多、发生频次高、风险大、防御难,是全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至2020年底,全省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19678处,其中滑坡13237处、崩塌2154处、泥石流及其他灾害类型数量较多。
防患未然策略
1. 加强地质灾害调查评价
- 全面调查:对全省地质灾害易发区进行全面调查,查明隐患点的数量、类型、分布及危害程度。
- 风险评估:对已查明隐患点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其危险性等级,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
2. 完善监测预警体系
- 建立监测网络:在地质灾害易发区建立监测网络,对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预警发布:根据监测数据,及时发布预警信息,提醒群众采取避险措施。
3. 实施综合治理
- 工程治理:对已查明隐患点进行工程治理,降低其危险性。
- 生态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提高地质灾害易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
4. 加强能力建设
- 人才培养: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人才队伍建设,提高防治能力。
- 技术引进:引进先进技术,提高地质灾害防治水平。
5. 强化宣传教育
- 普及知识:通过多种渠道普及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 应急演练: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高群众应对地质灾害的能力。
案例分析
1. 甘肃南部山区城镇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模式
以陇南礼县龙林镇为例,通过现场精细化勘查测绘、多期遥感数据建模、室内试验测试及数值模拟分析,形成了基于动力过程的单体地质灾害定量风险评价方法和地质灾害风险双控模式。
2. 甘肃和政县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
和政县三合镇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点,通过搬迁、产业、就业等措施,保障了搬迁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结论
甘肃山区地质灾害防患未然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通过加强调查评价、完善监测预警体系、实施综合治理、加强能力建设和强化宣传教育等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地质灾害风险,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