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黑龙江省,自然灾害频发,抗灾救灾工作始终是政府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详细记录黑龙江省在抗灾救灾过程中所展现出的英勇无畏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以及如何共筑安全防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一、抗灾救灾的严峻形势
近年来,黑龙江省多次遭受洪水、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的袭击,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在2013年和2024年,黑龙江省连续遭遇洪水灾害,抗灾救灾工作形势严峻。
1. 洪水灾害
2013年,黑龙江省多条江河连续发生洪水,导致堤坝险情不断,部分乡村被淹,险工弱段群众被迫转移,人民生命财产面临严重威胁。2024年,乌苏里江虎头站水位达到峰值,也是该站1951年有水文记录以来的最高水位,黑龙江省虎林市闻汛而动,坚持早防范、快反应、准研判、严机制、细措施、实作风,筑牢洪峰过境安全防线。
2. 暴雨灾害
2024年,伊春市平均降水量达到370毫米,比历史同期多46%,特别是进入主汛期后,多次遭遇强对流天气,集中出现两次强降雨过程。暴雨洪水导致伊春市17个县(市)区(局)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67万人,损毁房屋932户。
二、英勇无畏的抗灾精神
面对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黑龙江省广大军民团结一心,英勇无畏地投身抗灾救灾工作,谱写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英雄赞歌。
1. 军民一心,共筑生命防线
在抗洪抢险的关键时刻,解放军、武警、森警、消防官兵和公安民警、民兵预备役人员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第一时间奔赴前线,一次次冲在最前面,成为受灾群众的主心骨。他们舍生忘死、连续作战,顶风浪、筑堤坝,除险情、救群众,上演了一幕幕当代最可爱的人的大爱传奇,用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冲不垮的生命防线。
2. 全民参与,共抗自然灾害
在抗灾救灾过程中,黑龙江省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形成了全民抗灾的良好氛围。他们捐款捐物、义务救援、投身自救,为抗灾救灾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
三、共筑安全防线
面对自然灾害的威胁,黑龙江省政府高度重视,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共筑安全防线,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1. 险工弱段排查与修筑
针对上次洪峰期间出现的问题,黑龙江省各地利用雨停施工黄金期,抢前抓早、逐个击破,将60多处隐患风险点挡在了本次洪峰到来之前。例如,虎林市将卫国堤防小兵营段、刘寡妇泡段和虎头泵站段等最薄弱的堤防进行全面加固,堤防达到20年一遇防洪标准。
2. 防汛物资储备
黑龙江省各地积极储备防汛抢险物资,如编织袋、彩条布、铁丝、救生衣、发电机、桩木等,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够迅速投入使用。
3. 群众避险转移安置
在汛情来临之前,各地启动群众避险转移安置工作,确保受灾群众的生命安全。例如,虎林市启动沿江大王家村、黄泥河屯、卫国屯3个村屯,涉及240余名群众的转移安置工作。
四、结语
黑龙江省在抗灾救灾过程中,展现了英勇无畏、团结协作的精神,共筑安全防线,保护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未来的抗灾救灾工作中,黑龙江省将继续发扬这种精神,不断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为人民群众创造一个更加安全、美好的生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