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吉林省位于中国东北部,地处地震带和暴雨多发区,自然灾害频发。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吉林省政府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不断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将揭秘吉林抗灾之路,共同探讨如何共筑安全防线。
一、完善预警体系,提升预警能力
吉林省气象部门广泛推广“双语”预警信息科普视频,通过情景动画等形式,向公众普及暴雨、冰雹、雷电等灾害性天气的成因、划分依据和防范措施。此外,国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运用民族语文神经网络机器翻译技术,将预警信息翻译为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彝、壮七语种,实现汉民双语实时播报,有效提升了预警信息的覆盖率和传播效率。
二、强化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抗灾能力
国网吉林物资公司全力做好“防灾减灾”工程物资质量保障,对水泥杆等关键物资进行严格检测,确保其质量符合标准。同时,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积极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累计排除质量问题2项,处理不良行为供应商2家,为抗灾提供了可靠的物资保障。
三、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
吉林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中心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气象局等相关部门,积极开展气象预警科普课程,为学生讲解气象灾害的威力和应对措施。此外,吉林省还通过吉事办等平台,实时发布春播、秋收等科普类信息,以及中考、高考等天气预警信息,提高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
四、强化应急处置,提升抗灾救灾能力
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中国人寿财险长春中心支公司迅速响应,深入受灾村庄,实地查看灾情,并迅速制定排涝方案。同时,公司组织人员筹集抗灾物资,为乡镇的抗灾自救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五、加强安全生产监管,防范重大事故发生
吉林省省长胡玉亭主持召开全省安全生产警示教育会议,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推动重大事故隐患排查整治走深走实。会议通报了白城市滑冰馆坍塌事故初步调查情况,指出这是一起因建筑工程质量不合格引发的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公安机关已对涉嫌犯罪的6名责任人员刑事拘留。
六、总结与展望
吉林省在防灾减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需不断努力。未来,吉林省将继续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宣传教育、应急处置和安全生产监管,共筑安全防线,为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结语
吉林省防灾减灾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政府、企业、社会各界和广大人民群众共同努力。通过不断完善防灾减灾体系,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我们相信吉林省一定能够战胜自然灾害,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