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铁法矿山,地质灾害频发,给矿山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本文将深入剖析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其成因,并探讨有效的防治措施,以期破解矿山地灾难题。
一、矿山地质灾害的类型及成因
1.1 矿山地面塌陷
矿山地面塌陷主要发生在地下以井巷开采的矿山。采空区若保留矿柱不足或因矿柱受损失去支撑能力,就会造成地面塌陷。此外,矿山本身的地质结构也是导致地面塌陷的主要原因之一。
1.2 崩塌、泥石流
崩塌灾害通常出现在山区位置,岩体中产生软弱裂隙,在降雨、自然扰动、人为活动等影响下,岩体崩落。泥石流灾害则是在矿山区的沟谷地带,持续降水或短时间暴雨天气时,沟谷中的大量泥沙受到雨水冲刷而流动,导致泥石流灾害的产生。
1.3 坑内岩爆
坑内岩爆又称矿山冲击,这是因矿坑周边和顶底板围岩在受到强大的地壳应力作用而被强烈压缩,一旦因采掘挖空出现自由面,即有可能产生岩石地应力的骤然释放,导致岩石大量破裂成碎块,并向坑内大量喷射、爆散。
1.4 采矿诱发地震
因采矿活动而诱发的地震,震源浅、危害大,小震级的地震即可导致井下和地表的严重破坏。
二、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措施
2.1 优化采矿设计
- 矿柱设计:确保矿柱足够强度和稳定性,避免因矿柱不足或损坏导致的地面塌陷。
- 边坡角度控制:合理设置边坡角度,减少因边坡失稳、滑坡、岩崩等灾害的发生。
2.2 强化地质监测
- 实时监测: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实时监测,及时掌握地质变化情况。
- 预警系统: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预警系统,提高防范和应对能力。
2.3 严格管理监督
- 法律法规:严格执行矿山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加强对矿山开采的监管。
- 技术指导: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提高矿山开采的技术水平。
2.4 加强生态修复
- 植被恢复:对矿山开采后破坏的生态环境进行植被恢复,改善矿山地质环境。
- 土地复垦:对矿山开采后废弃的土地进行复垦,提高土地利用率。
三、结语
矿山地质灾害防治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需要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施策。通过优化采矿设计、强化地质监测、严格管理监督和加强生态修复,才能有效破解矿山地灾难题,保障矿山安全生产。